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警惕冬春季食源性疾病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
TUhjnbcbe - 2022/5/31 15:27:00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这里列举以下几种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甲醇中*

甲醇是一种透明、无色、有*的挥发性液体,广泛用做工业溶剂和化工原材料,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而引起中*。常见食源性甲醇中*多由误喝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喝了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掺兑”的假酒引起。

为防止食源性甲醇中*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1、加强对工业酒精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管理,禁止个人购买、储存。

2、加强对工业酒精制售假酒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行刑衔接,严惩违法者。

3、加强酒类食品生产、采购、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督与溯源管理,严防甲醇进入生产环节,严防含有甲醇的假酒进入流通环节。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甲醇中*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买不喝来路不明的散装白酒。

5、餐饮服务、汽车清洗等行业要加强对工业酒精的保管,防止误饮误用。

×亚硝酸盐中*

亚硝酸盐也称硝盐,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在食品生产中有护色和防腐的作用,自然界中腐败变质的蔬菜和剩饭剩菜也可能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常见中*的原因是误将亚硝酸盐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

预防措施

1、群众应当购买、使用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盐。

2、食品生产业应按照规定剂量及范围添加亚硝酸盐,餐饮业不得违规购买、使用亚硝酸盐。

3、不食用腐败变质的蔬菜,剩菜剩饭妥善保存,尽快食用。

×*蕈中*

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知者有种左右,其中*性很强者有10余种。*蕈种类多,*蕈中*素成分也较复杂,常见中*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剧烈腹泻,严重者消化道出血,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蘑菇中*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摘、不销售、不食用野生蘑菇。

1、不采摘、食用、购买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2、集体食堂及餐饮服务业避免加工使用野生蘑菇。

3、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的菌属,也是常见的食品污染源,可引发急性肠胃炎,为人畜都会得的感染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等,病情可持续4至7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强,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可通过粪便污染环境和动物制品。日常食材中,蛋、家禽、肉类制品、奶制品是沙门氏菌的主要藏身地。

预防措施

1、食物要煮熟:沙门菌对热耐受力较差,℃立即死亡,70℃煮5分钟、65℃煮15-20分钟、60℃煮1小时,都可以杀灭它。

2、生熟砧板要分开:除了蛋类,家禽、肉类制品等,砧板也是沙门氏菌的主要藏身地。厨房里的砧板如果生熟不分,也会引起沙门杀菌在生熟食物中交叉感染。

3、勤洗手:接触过生肉、生鸡蛋后勤洗手,注意手卫生。

4、如已确认感染沙门氏菌,请不要为他人准备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措施,就能够大大减少沙门氏菌感染的风险。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是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由使用煤或者燃气等产生致使人体缺氧窒息的气体所造成的中*事件。常见于室内煤炉或炭火取暖、热水器使用不当及煤气泄漏等情况。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点,中*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为事件的高发月份。

预防措施

1、禁止室内密闭使用煤炉或炭火取暖,保持通风,温度低时也不能紧闭门窗。

2、应购买正规生产、质量合格的热水器,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并定期进行检修、维护。

3、因为使用燃气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时,应该立即离开污染房间,并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冬春季食源性疾病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