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护理综合论述题DAY20来背书啦
TUhjnbcbe - 2021/12/25 19:07:00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内科

p

一、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最严重和突出的并发症,T2DM的主要死因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

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1)典型改变:①微循环障碍②微血管基膜增厚

(2)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等。

3.糖尿病肾病(DN):T1DM的主要死因。

病理改变:①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②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最常见)③渗出性病变。

发生发展分5期:①Ⅰ期: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②Ⅱ期:间断微量蛋白尿,肾小球基膜轻度增厚;③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以持续性微量蛋白尿为标志,肾小球基膜增厚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④IV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白蛋白尿,部分肾小球硬化,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部分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⑤Ⅴ期:肾衰竭期,出现明显的尿*症症状。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按国际标准分为6期、2大类。

①Ⅰ期:微血管瘤和小出血点②Ⅱ期:*白色硬性渗出和出血斑;③Ⅲ期:白色棉絮状软性渗出和出血斑;④IV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或有玻璃体积血;⑤V期:眼底出现纤维血管增殖、玻璃体机化;⑥VI期: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以上I~Ⅲ期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PDR),IV~VI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IPDR)。除视网膜病变外,糖尿病还可引起*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6.其他:糖尿病心肌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7.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

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最常见的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典型表现呈手套或袜套式对称分布,下肢较上肢严重。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随后有肢体疼痛,后期感觉丧失。累及运动神经,可有手足小肌群萎缩,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腱反射早期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音叉震动感减弱或消失。

②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较常见,临床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无痛性心肌梗死等。

8.糖尿病足(DF)

基本发病因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

常见诱因有:搔抓趾间或足部皮肤而致皮肤溃破、水疱破裂、烫伤、碰撞伤、修脚损伤及新鞋磨破伤等。

轻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酸麻、疼痛等,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与坏疽。

临床通常采用Wagner分级法对DF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1级为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

2级为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3级为较深的溃疡,常有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4级为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5级为局限性坏疽

6级为全足坏疽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的治疗

早期酮症病人,仅需给予足量短效胰岛素及口服液体,严密观察病情。严重DKA应立即抢救,具体措施如下:

1.补液:输液是抢救DKA的首要和关键措施。补液基本原则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通常先使用生理盐水,如病人无心力衰竭,开始时补液速度应快在2小时内输入生理盐水~ml.24小时输液总量约~ml,严重失水者可达~ml。如治疗前已有低血压或休克,应输入胶体溶液并进行抗休克处理。鼓励病人喝水,昏迷病人可分次少量管喂温开水。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1)即按0.1U/(kg.h)的短效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入或泵入。

(2)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短效胰岛素(按每2~4g葡萄糖加IU胰岛素计算)

(3)尿酮体消失后,调节胰岛素剂量或改为每4~6小时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1次,待病情稳定后再恢复平时的治疗。

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①治疗前已有严重低钾血症应立即补钾,当血钾升至3.5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在开始治疗后,病人每小时尿量在40ml以上,血钾低于5.2mmo/L即可静脉补钾。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定时监测血钾水平。病情恢复后,仍需继续口服补钾数天。

②轻、中度酸中*经充分静脉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可纠正,无须补碱。

pH≤6.9的严重酸中*者采用等渗碳酸氢钠(1.25-1.4%)溶液静脉输入,一般仅给1-2次,且不宜过快,以避免诱发或加重脑水肿。补碱后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三、低血糖的治疗

1.意识清楚者,口服15-20g糖类食品。

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溶液20-40ml静注,或胰高血糖素0.5-1.0mg肌注。

2.措施1后每15分钟监测血糖1次。

(1)血糖仍≤3.9mmol/L,再给予葡萄糖口服或静注。

(2)血糖>3.9mmol/L,但距离下一次就餐时间在1小时以上,给予含淀粉或蛋白质食物。

(3)血糖仍≤3.0mmol/L,继续给予50%葡萄糖60ml静注。

3.经1.2措施后低血糖已纠正

(1)了解血糖发生原因,调整用药。

(2)注意低血糖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3)动态血糖监测。

(4)糖尿病教育,进行相关培训。

4.低血糖未纠正

(1)静注5%或10%葡萄糖,或加用糖皮质激素。

(2)注意长效磺脲类药物或中、长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不易纠正,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

(3)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24-48小时。

四、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增高、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3.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5.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五、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低于或高于机体需要量

1.饮食护理

(1)制订总热量

理想体重(kg)=身高(cm)-

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

轻体力劳动30~35kal,中度体力劳动35~40kcal。

重体力劳动40kcal以上。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和消瘦、伴有消耗性疾病者每天每公斤体重酌情增加5kcal。

肥胖者酌情减少5kcal,使体重逐渐恢复至理想体重的±5%。

(2)食物的组成和分配

食物组成:总的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高纤维的膳食。

1)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2)脂肪不超过30%,且饱和脂肪酸不超过7%

3)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病人蛋白质占10%~15%,其中优质蛋白超过50%。

有显性蛋白尿的病人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0.8g,但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起,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6g。

4)提倡低血糖指数食物。

5)胆固醇摄入量应在每天mg以下。

6)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14g/kcal为宜。

(3)主食的分配:对病情稳定的糖尿病病人可按每天3餐1/5、2/5、2/5或各1/3分配

(4)其他注意事项

①超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

②戒烟限酒。女性每天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每周不超过2次。

③每天食盐6g。

④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可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如蛋白糖。对于血糖控制接近正常范围者,可在两餐间或睡前加食水果

⑤可根据营养评估结果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

⑥每周定期测量体重1次,如果体重增加2kg,进一步减少饮食总热量;如消瘦病人体重有所恢复,也应适当调整饮食方案,避免体重继续增加。

2.运动护理

(1)运动的方式:有氧运动为主,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1小时,每周最好进行2次抗阻运动。

(2)运动量的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心率=-年龄)。活动时间为每周至少分钟,每次30~40分钟。

(3)注意事项:①运动前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运动量。②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③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处理。④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⑤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当空腹血糖16.7mmol/L,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

3.口服用药的护理

(1)磺脲类药物的护理:早餐前半小时服用,严密观察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反应。

还应注意水杨酸类、磺胺类、保泰松、利血平、β受体阻断药停可增强磺脲类降糖药作用;而噻嗪类利尿药、糖皮质激素停可降低磺脲类降血糖的作用。

(2)双胍类药物的护理:餐中或餐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3)a-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的护理应与第一口淀粉类食物同时嚼服。

如与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合用可能出现低血糖,处理时应直接给予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进食淀粉类食物或蔗糖无效。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护理:密切观察有无水肿、体重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骨折的风险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

(5)降脂和降压药的护理

4.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1)胰岛素的注射途径:包括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

(2)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1)准确用药

2)胰岛素的保存

未开封的胰岛素放于冰箱2~8℃冷藏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在常温下(不超过25~30℃)可使用28~30天,无须放入冰箱,但应避免过冷、过热、太阳直晒、剧烈晃动等。

5.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

皮下注射时,宜选择皮肤疏松部位,如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腹部吸收胰岛素最快,其次分别为上臂、大腿和臀部。

注射部位要经常轮换,“大轮换”与“小轮换”,如产生硬结,可热敷但要避免烫伤。

6.监测血糖:常规监测血糖2~4次/天。

7.防止感染

(1)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①低血糖反应(参见本节低血糖的治疗和护理)。

②过敏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或荨麻疹样皮疹,严重过敏反应罕见。

处理措施包括更换胰岛素制剂、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脱敏疗法等。严重者需停止或暂时中断胰岛素治疗。

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采用多点多部位皮下注射和针头一次性使用可预防。若发生则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自然恢复。

④水肿:胰岛素治疗初期可因水钠潴留而发生轻度水肿,可自行缓解。

⑤视力模糊:部分病人出现,多为晶状体屈光改变,常于数周内自然恢复。

8.监控血糖、血脂、血压、体重。

(二)有感染的危险

1.病情监测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预防泌尿道感染

(3)皮肤护理

(三)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

1.评估病人有无足溃疡的危险因素

①既往有足溃疡史或截肢史;②有神经病变的症状或体征(如下肢麻木,刺痛尤其是夜间的疼痛,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的体征(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③足部皮肤暗红、发紫,温度明显降低,水肿,趾甲异常,胼胝,皮肤干燥,足趾间皮肤糜烂,严重的足、关节畸形;④其他危险因素,如视力下降,膝、髋或脊柱关节炎,合并肾脏病变,鞋袜不合适,赤足行走等;⑤个人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人或独居生活、不能享受医疗保险、拒绝治疗和护理等。

2.足部观察与检查。

3.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清洗足部1次,不超过10分钟,水温在37-40℃

4.预防外伤:不要赤脚走路,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进行处理,冬天不要使用热水袋。

5.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如步行和腿部运动。应避免盘腿坐或跷郎腿。

6.积极控制血糖,说服病人戒烟。

(四)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1.预防措施:定期监测血糖。合理用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用药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2.病情监测

3.急救配合与护理

①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

②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③加强生活护理,特别注意皮肤、口腔护理。

④昏迷者按昏迷常规护理。

(五)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1.加强预防2.症状观察和血糖监测3.急救护理

五、其他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严重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增加有关

2.自理缺陷与视力障碍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管理知识

END

外科,已在上个推文里更完啦~基护,在后面几篇的内容不会更新咯。大概更完内科,会暂停一段时间,再更!加油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护理综合论述题DAY20来背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