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真题回忆:
糖尿病酮症酸中*发生的原因
答案: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为主要表现。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脂肪酸在肝脏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当血清酮体积聚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出现血酮体升高,称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酮尿,临床上统称为酮症。而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均为较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碱,若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血酮体继续升高,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时,便发生代谢性酸中*,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①:糖尿病酮症酸中*的抢救措施
答案:
1.补液:输液是抢救DKA的首要和关键措施。只有在组织灌注得到改善后,胰岛素的生物效应才能充分发挥。补液基本原则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糖”。通常先使用生理盐水,补液量和速度视失水程度而定。如病人无心力衰竭,开始时补液速度应快,在2小时内输入生理盐水~ml,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中心静脉压、有无发热呕吐等决定输液量和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ml,严重失水者可达~mL。如治疗前已有低血压或休克,应输入胶体溶液并进行抗休克处理。鼓励病人喝水,昏迷病人可分次少量管喂温开水。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即按0.1U/(kg.h)的短效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入或泵入,以达到血糖快速、稳定下降而又不易发生低血糖的效果,同时还能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产生。每1~2小时复查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当血糖降至mmol/L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短效胰岛素(按每2~4g葡萄糖加IU胰岛素计算),此时仍需4~6小时复查血糖1次,调节液体中胰岛素比例。尿酮体消失后,根据病人尿糖、血糖及进食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或改为每4~6小时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I次,待病情稳定后再恢复平时的治疗。
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①治疗前已有严重低钾血症应立即补钾,当血钾升至3.5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在开始治疗后,病人每小时尿量在40ml以上,血钾低于5.2mmol/L即可静脉补钾。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定时监测血钾水平,并结合心电图、尿量调整补钾量和速度。病情恢复后,仍需继续口服补钾数天。②轻、中度酸中*经充分静脉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可纠正,无须补碱。pH≤6.9的严重酸中*者应采用等渗碳酸氢钠(1.25%~1.4%)溶液静脉输入,一般仅给1~2次,且不宜过快,以避免诱发或加重脑水肿。同时,补碱后需监测动脉血气情况。
4.防治诱因和处理并发症:包括休克、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肾衰竭、脑水肿、急性胃扩张等。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②:糖尿病酮症酸中*的护理措施
答案:
1.预防措施定期监测血糖,应激状况时每天监测。合理用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用药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发生呕吐、腹泻、严重感染时。
2.病情监测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24小时出入量等。遵医嘱定时监测电解质、酮体和渗透压等的变化。
3.急救配合与护理g①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②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③加强生活护理,特别注意皮肤、口腔护理。④昏迷者按昏迷常规护理。
年真题回忆:
不完全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
答案: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局部改变主要是由长期肠蠕动增强,梗阻近端肠壁代偿性肥厚和肠腔膨胀,远端肠管则变细、肠壁变薄。痉挛性肠梗阻多为暂时性,肠管多无明显病理改变。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①: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的可能性
答案:
1.痛发作急骤,发病开始即可表现为持续性剧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有时出现腰背痛。
2.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
3.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限性隆起或触痛性肿块。
4.呕吐物、胃肠减压液或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5.出现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可不亢进或由亢进转为减弱甚至消失。
6.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
7.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无效。
8.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
9.腹部X线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位置固定不变,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肠间隙增宽,提示腹腔积液。此类病人病情危重,应在抗休克、抗感染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②:直肠癌造口袋的更换
答案:
更换造口袋
1.取下造口袋: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
2.清洁造口:先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再用干的清洁柔软的毛巾、纱布或纸巾抹干,观察造口及周围皮肤情况。
3.测量造口:用造口测量板测量造口的大小。
4.裁剪底盘开口:根据测量的结果,在底盘开口裁剪至合适大小,原则上底盘开口直径大于造口直径1~2mm。
5.粘贴底盘:揭除底盘的粘贴保护纸,底盘开口正对造口将底盘平整地粘贴在造口周围皮肤上,用手均匀按压底盘及周边,使其与皮肤粘贴紧密;若为两件式造口袋,先粘贴底盘,再将便袋安装在底盘上。
6.扣好造口袋尾部袋夹。
年真题回忆: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答案:
1.立即停药,协助病人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S~10mg或将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榕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6.若发生呼吸心搏骤停,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施行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①:TAT的脱敏原理
答案:小剂量注射时变应原所致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量少,不至于引起临床症状;短时间内连续多次药物注射可以逐渐消耗体内已经产生的lgE,最终可以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致发病。
年真题回忆:
高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
答案:
1.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测量前,检查血压计:玻璃管无裂损,刻度清晰,加压气球和橡胶管无老化、不漏气,袖带宽窄合适,水银充足、无断裂;检查听诊器:橡胶管无老化、衔接紧密,听诊器传导正常。
2.对需持续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有助于测定的准确性和对照的可比性。
3.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重测时,待水银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后再测量。
必要时,作双侧对照。
1.注意测压装置(血压计、听诊器)、测量者、受检者、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血压测量的误差,以保证测量血压的准确性。
5.对血压测量的要求(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版):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S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真题推演预测年必考考点①:影响血压测量水平的高低
答案:
1.若肱动脉高于心脏水平,测得血压值偏低;肱动脉低于心脏水平,测得血压值偏高
2.袖带缠得太松,充气后呈气球状,有效面积变窄,.使血压测量值偏高;袖带缠得太紧,未注气已受压,使血压测量值偏低
3.放气太慢,使静脉充血,舒张压值偏高;放气太快,未注意到听诊间隔,猜测血压值
4.眼睛视线保持与水银柱弯月面同一水平。视线低于刻度,即为收缩压;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水银柱所指水银柱弯月面读数偏高,反之,读数偏低
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
领关老师择校指导视频一节
添加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