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8人死亡,ldquo酸汤子rdqu
TUhjnbcbe - 2021/7/22 0:1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酸汤子,一种面条状的食物。把玉米磨成渣子后,用凉水浸泡20天左右,再经过多次清掏,滤掉水面的酸味后,和成团放入冰箱保存。食用时加入面粉调成糊状,再挤成条形下水煮熟并食用,吃起来有酸香气。

作为许多东北人怀旧的老味道,很多人家会在冬天自行制作酸汤子,不少餐馆也会进行售卖。

图源网络

而就在近日,一起由“酸汤子”引发的中*事件,时刻牵动着大众的心。

9人聚餐,8人死亡

罪魁祸首或为*曲霉素?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疑似食物中*致8人死亡。调查得知,其间9人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

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曲霉素中*。

图源网络

初步报告一出,大众就将目光聚焦到了“冰箱”、“冷冻一年”和“*曲霉素”的身上。但事实上,也早有相关人士指出,这几个并不是主要原因。

*曲霉素,作为一种天然的、致癌证据非常充分的强致癌物,很容易污染玉米、花生、高粱、小麦、大米等,但它同时还是非常强的肝*素(急性中*常常最先表现出急性肝损伤),要造成这么高死亡率的急性中*,可能性真的很小。更可能还是“椰*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假单胞菌)所致的

图源微博-

白衣山猫

真凶浮现

经过鸡西食物中*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事件。而这,也与此前众多网友、专家学者的猜测不谋而合。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主要产生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木耳,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中。即使用℃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图源网络-酸汤子其实也是酵米面的一种

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中*事件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时至休克死亡。

图源网络

目前而言,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药物,一旦中*,病死率高达40%-%。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米酵菌酸中*,应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

检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

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结合固相萃取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

根据GB/T.-,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银耳中的米酵菌酸进行测定。试样经提取、净化、浓缩及过滤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外标法定量。

米酵菌酸标准的液相色谱图

固相萃取-高效色谱法则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等优点,可满足食品中米酵菌酸含量的检测要求。

固相萃取-高效色谱法:

方法样品经氨水-甲醇超声提取,上清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进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nm,外标法定量。

结果米酵菌酸在0.3~4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为0.,加标回收率在94.6%~.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3.0%,检出限为0.mg/kg。

而混合型弱阴离子固相萃取富集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则是能够快速测定食品中米酵菌酸残留。与GB/T.-方法相比,该方法精确灵敏、回收率高、前处理简单快速,适用于各种食品中米酵菌酸残留的快速测定。

采用C18色谱柱(4.6mm×mm,5μm),以乙腈甲醇-1%乙酸溶液(10∶62∶28,V/V)为流动相,以nm为分析波长,米酵菌酸在0.1~4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值大于0.。

本实验考察样品的提取条件及不同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效果。

结果表明:选择体积分数80%乙腈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30min,WAX小柱富集、净化,效果最佳。方法检出限为0.03mg/kg。通过不同样品加标验证,平均回收率为83.3%~95.6%,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n=6)。

近几年对于米酵菌酸在食品检测方面的研究很多。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研究,不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为食品安全服务!

作为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好伙伴,检测家在此为大家备好了米酵菌酸资料包,涵盖相应检测方法、标准、以及中*表现、应急措施等。欢迎各位小伙伴自行前往

1
查看完整版本: 8人死亡,ldquo酸汤子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