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挤压综合征
TUhjnbcbe - 2021/6/9 4:05:00

“挤压伤综合征”是地震后最容易出现的“杀手”,很多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伤员虽然四肢完好,还需要截肢,有的甚至不明原因猝死。

“挤压伤综合征”具体是指由于肌肉受到挤压,缺血缺氧坏死,肌肉细胞内容物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一旦压挤力移除,血液一下子重新恢复,会导致“缺血再灌流损伤”,造成患者低血容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和高血钾症。

抢救被掩埋在废墟的生还者,需要注意低容量性休克和高钾血症。被压伤或动弹不得4小时以上的伤员,要高度警觉,尽量减少挤压伤综合症的二次伤害。

主要临床表现

挤压综合征又名挤压伤,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解除压迫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理生理机制

肌肉遭受重物砸压伤,出现出血及肿胀,肌肉组织发生坏死,并释放出大量代谢产物,肌红蛋白、钾离子、肌酸、肌酐、肌肉缺血缺氧、酸中*等可促使钾离子从细胞内向外逸出,从而使血钾浓度迅速升高。肢体挤压伤后,出现低血容量休克使周围血管收缩,肾脏表现为缺血,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主要依靠肾小球出球动脉供血,肾小球动脉收缩,可加重肾小管缺血程度,甚至坏死。休克时五羟色胺、肾素增多,可加重肾小管的损害。肌肉组织坏死后释放的大量肌红蛋白需肾小管滤过,在酸中*、酸性尿情况下可沉积于肾小管,形成肌红蛋白管型,加重肾损害程度,终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分级

可按伤情的轻重、肌群受累的容量和相应的化验检查结果的不同,将挤压综合征分为三级。

1.一级: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大于1万单位(正常值单位),而无急性肾衰等全身反应者。若伤后早期不做筋膜切开减张,则可能发生全身反应。

2.二级: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大于2万单位,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而无少尿,但有明显血浆渗入组织间,有效血容量丢失,出现低血压者。

3.三级: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明显增高,少尿或闭尿,休克,代谢性酸中*以及高血钾者。

治疗

现场急救

1.抢救人员应迅速进入现场,力争及早解除重物压力,减少本病发生机会。

2.伤肢制动,以减少组织分解*素的吸收及减轻疼痛,尤其对尚能行动的伤员要说明活动的危险性。

3.伤肢用凉水降温或暴露在凉爽的空气中。禁止按摩与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4.伤肢不应抬高,以免降低局部血压,影响血液循环。

5.伤肢有开放伤口和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应用加压包扎和止血压带。

6.凡受压伤员一律饮用碱性饮料(每8g碳酸氢钠溶于~ml水中,再加适量糖及食盐),既可利尿,又可碱化尿液,避免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如不能进食者,可用5%碳酸氢钠ml静脉点滴。

伤肢处理

1.早期切开减张:使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下降,防止或减轻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即使肌肉已坏死,通过减张引流也可以防止有害物质侵入血流,减轻机体中*症状。同时清除失去活力的组织,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

早期切开减张的适用证为:

①有明显挤压伤史。

②有1个以上筋膜间隔区受累,局部张力高,明显肿胀,有水泡及相应的运动感觉障碍者。

③尿液肌红蛋白试验阳性(包括无血尿时潜血阳性)。

2.截肢适应证:

①患肢无血运或严重血运障碍,估计保留后无功能者。

②全身中*症状严重,经切开减张等处理,不见症状缓解,并危及病人生命者。

③伤肢并发特异性感染,如气性坏疽等。

专家介绍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挤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