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挤压伤是指四肢、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后造成的以肌肉机械或缺血损伤。
严重者在解除挤压后可导致以肌红蛋白尿、高血钾、酸中*和急性肾衰竭为特点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即挤压综合征。由此可见,前者是挤压对肌肉造成的单纯、直接伤害,而后者是肌细胞损伤在压力解除后导致的一系列全身反应。
2、挤压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
挤压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肌肉组织的直接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两方面。持续的机械挤压力引起肌细胞和微血管损伤,低灌注导致肌细胞缺氧、水肿。如持续时间超过2.5h,骨骼肌纤维即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坏死。组织缺氧还会引起细胞代谢异常、细胞膜完整性破坏,钾离子、乳酸、肌酸激酶及各种炎症介质和*素被释放。当压迫解除后,缺血肢体恢复血供,大量液体被扣留在骨筋膜室,一方面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另一方面,血供恢复将启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造成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肌红蛋白等大量释放。当肌红蛋白进入血循环后,被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导致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严重时可致肾缺血性梗死。以上病理生理变化最终会导致低血容量休克、以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和恶性心律失常等急性后果,以及急性肾衰、凝血功能障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脓*症等远期并发症。
3、挤压综合症的诊断
挤压综合症的诊断标准:①有长时间受重物挤压的受伤史。②持续少尿或无尿,并且经补液治疗尿量无明显增多;或者出现红棕色、深褐色尿。③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④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⑤伴有急性肾损伤。
4、挤压综合症的早期现场救治
1)、补液治疗
(1)尽早实施,发现伤员后如不能静脉补液,应进行口服补液。
(2)只要能建立静脉通路,立即给与10~15ml/kg/h生理盐水静脉输注。
(3)条件许可应补充胶体。液体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为1:2,胶体最好选用新鲜血浆,血浆供应不足时再选用血浆代用品。
(4)对于合并高钠血症、高氯性代谢性酸中*、低钙血症患者,依据实际情况补充5%葡萄糖和5%的碳酸钠,适当补充10%葡萄糖酸钙。
2)、防治高钾血症
(1)长时间挤压的患者可先行在受压肢体上短期使用止血带,防止因横纹肌融解产生的钾、肌红蛋白等进入血液循环。
(2)尽快进行心电图或血清钾的检测,明确高血钾的诊断。
(3)给与阳离子交换树脂(降钾树脂)15g口服。
(4)静脉通路建立后,给与10%葡萄糖20~40ml+10%葡萄糖酸钙10~40ml静脉注射;其后给与5%碳酸氢钠快速静脉点滴;再给与50%葡萄糖50ml+10%葡萄糖ml+普通胰岛素8~10单位,维持静脉点滴。
(5)有尿的伤员,给与呋塞米注射液20~40mg静脉注射。
3)、预防急性肾损伤
(1)碱化尿液给与碳酸氢钠(第一天总量为~mmol,相当于5%碳酸氢钠~ml)静脉点滴,维持尿液pH应在6.5以上。
(2)渗透性利尿尿量超过20ml/h,给与20%甘露醇缓慢静脉点滴(甘露醇1~2g/kg/d,输入速度小于5g/h),无尿伤员不能应用甘露醇。
(3)保持尿量至少mL/h以上,但如果补液3L以上仍无尿,应考虑实施血液净化治疗。
参考有关专家共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