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蘑菇
关于“预防野生蘑菇中*”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每到春夏季节野生蘑菇生长格外旺盛,是误食野生蘑菇中*的高发期,需慎防食用野生蘑菇中*。野生蘑菇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在具有潮湿土壤适合野生蘑菇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
预防*蘑菇中*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不食、不买、不卖不明品种野生蘑菇。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不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家庭用餐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不采购不明品种的野生蘑菇,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有害物质混入食物中。
家长朋友们,请您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增强*蘑菇识别和预防能力,在外就餐时应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大阿镇幼儿园
年3月25日
为了让小朋友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野生*蘑菇的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3月25日,大阿镇幼儿园开展了《预防*蘑菇中*》安全教育,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可食用的蘑菇,再认识一些有*的蘑菇,并提醒幼儿不要去采摘并食用。充分认识*蘑菇的危害
一些野生的*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在野外,无*的蘑菇往往与有*的蘑菇混生,无*蘑菇很容易受到*蘑菇菌丝的感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植物上的无*蘑菇种类,仍然会有中*的危险。*蘑菇所含*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蘑菇中*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蘑菇、肝损害型中*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蘑菇中*尚无特效疗法,且中*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常见的野生*蘑菇
有哪些类型?长什么样?
一起来看看
鉴别有*蘑菇方法误区
民间一些鉴别*蘑菇的方法不可靠,主要有以下一些误区: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颜色普通的蘑菇没*。事实上我国的一些剧*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没变颜色就无*。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国的一些剧*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误区三:生虫、生蛆的蘑菇没*。很多昆虫、动物对*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剧*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白鼠都不会死。误区四: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例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误区五: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蘑菇的有*无*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因为有*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蘑菇发生的季节
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恰逢春季雨水充沛,野生蘑菇进入了迅速生长期。因此,建议大家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对*蘑菇要“三不”
1、不采摘
孩子家长们到郊外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蘑菇鉴别方法,我们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不购买
请勿在路边摊贩随便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购买。
3、不食用
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食用有*的蘑菇怎样急救
?催吐是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中*者应立即进行催吐。但如果中*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医院进行治疗,千万别拖延。
?有人发生中*后,凡同食用过同样医院进行检查。
?保留剩余蘑菇样本,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此外,专家建议吃蘑菇的同时最好不要饮酒,因为一旦吃到的是*蘑菇,酒精会加速*素的吸收。
预防*蘑菇中*
*蘑菇与食用菇外观相似,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蘑菇中*的根本方法就是:不采摘、不食用!
再次提醒大家:
吃菌千万朵,安全第一条!
不要采摘野蘑菇!不要食用野蘑菇!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