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要命啊广西一个工地上,又有7名工人突然
TUhjnbcbe - 2021/5/22 16:53:00

野生菌

拿来煲汤炖鸡就算了

野生植物

拿来自制凉茶、药酒也就算了

这不

野薯也当马铃薯吃了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3月17日晚,医院急诊科陆续接诊7名疑似食物中*患者,经过诊疗救治,7名患者转危为安全部治愈出院。经过初步判断,是由于误食野薯引起的食物中*。

1

吃了挖出来的野薯

7名工人出现头晕、乏力、反胃等症状

当晚20点,一名民工医院急诊科,该患者告诉医生,晚餐食用了薯类食品导致出现嘴唇发麻、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并称还有6人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正在陆续送来。

据医务人员问诊后初步了解,在武德乡一处工地上,民工们当天进行开路作业,挖掘机挖出来一些与马铃薯长相相似的野薯,在晚餐时民工食用这些野薯后不久,有7个人陆续出现头晕、乏力、反胃等症状,医院就医。急诊科医务人员根据患者描述,初步诊断为疑似食物中*。

2

确诊为野薯中*

经治疗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龙州县疾控中心第一时间赶到急诊科,分别对中*患者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经过仔细询问,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采集相关样品,初步判断是由于误食野薯引起的食物中*。

根据中*症状的轻重不同,医护人员动员民工采取洗胃治疗方式,两个情况较为严重的民工接受洗胃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其他5名症状较轻的民工也分别给予了输液解*治疗。当晚,7名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

一大波吃货抵不住“舌尖上的诱惑”

不是“以身试*”

就是在“中*”的路上

然后…就栽了

3

桂林5人将野生菌和土鸡一起炖着吃

出现头晕、头疼、呕吐等症状

3月17日,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5人将野生菌和土鸡一起炖着吃。随后不久相继出现头晕、头疼、呕吐等症状。经医院救治,生命体征平稳。

在此提醒各位吃货:清明祭祖、“三月三”等节假日准备来啦!外出时更加要提高警惕,路边野生菌、野生植物千万!千万!千万!不要随意采摘!一旦食用,极易引起中*!

为此

广西疾控专家特别整理了

极易混淆的野生植物

戳图了解

扩散周知

常见引起中*野生植物种类No.1

断肠草

*性最大的常见有大茶药,又称钩吻、金刚苗、胡蔓藤等,常见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呈藤状生长。叶、茎、根全株有剧*。误食者轻则头昏、恶心,进食较大量者短时间内可出现眼脸无力、面部肌肉抽搐、昏迷等严重中*症状。采集叶、芽作为野菜炒食或煮茶、用根泡酒食用30分钟内可严重中*!千万不能吃!

No.2商陆

属于商陆科,草本,根肉质,叶互生呈卵状椭圆形,全缘,浆果紫黑色。生于林下、路边。全草有*,根、果尤甚,含有*皂甙,误食者2小时内会出现头晕、吐、泻、痉挛等严重中*症状。

No.3雷公藤

蔓性灌木,高约3米,小枝棕红色,叶椭圆形或宽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密被锈色毛。多生于山地林内阴湿地。根、皮、茎干、叶、花及嫩芽均有*,以嫩芽和叶*性最强。人误食后可快速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脏衰竭等中*症状。

No.4麻风树果

剧*植物。这种果实吃了可有迷幻作用,每颗种子含有约50%的油质*素可抑制人体蛋白质合成。小孩进食1/2粒以上麻风果种子可在10分钟至1.5小时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者急救治疗后1天内可恢复,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

No.5油桐

落叶乔木,广泛生长在森林、山坡等处。全株有*。中*一般因误食油桐树的种子、皮、叶、桐油或油饼所致,常见的是误食油桐果种子(又称桐油子)或桐油导致急性中*,进食后0.5-3.5小时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

4

惠州男子吃完河豚中*

入院时自主呼吸基本停止

来自惠州市惠东县的范先生是一位餐馆老板,去年4月下旬,朋友送了他一条河豚。范先生自行加工后食用,觉得比较腥,仅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但没想到的是,半小时后范先生就感觉手脚发麻,活动不便,说话、呼吸都有点困难。医院后急诊医生赶紧给予范先生紧急气管插管,直接送到ICU抢救。据医生介绍,当日凌晨患者入院时,自主呼吸基本停止,昏迷,四肢软瘫。

更让医护人员最崩溃的是此*没解药!医生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呼吸支持,尽力守住生命,补液利尿,争取排出一点*。好在,最后医生把范先生从“*门关”夺了回来,但其实并不是每次都能如此幸运。

多年来,我国*府一直是严禁食用河豚的。年,国家农业部和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给人工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这两个品种解了禁。

而养殖的河豚,也需要有专门资质的企业才能加工,且要求极高。专家同时也指出,经过专业处理的河豚,并非没有*性,只是*性控制在每公斤2.2毫克的范围内,过量食用依旧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据悉,河豚身上的*素,*性比氰化钠强倍,0.5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中*过程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只有10分钟至3小时,发病后4-6小时内就可能死亡,最快是1.5小时。

病从口入

关于吃

大家一定大意不得

平时要多留一个心眼!

这份食品安全警示

请收好

↓↓↓

警惕*蘑菇中*

春季正是菌类生长的季节,而在野生蘑菇中,有*蘑菇远远多于无*蘑菇。很多*蘑菇和食用菇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很容易误食引起中*。

提醒

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蘑菇。如误食*蘑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出现烦躁、盗汗、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要马上进行催吐,初步催吐后,医院进行治疗。

警惕易产生米酵菌酸*素的食品种类

当前季节中,谷类发酵制品(如湿河粉、米粉、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变质银耳和木耳、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等三类食品,容易被环境中的椰*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素,食用即导致食物中*。

提醒

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注意感官和保质期,贮存要注意保存条件和时间。在选购河粉、米粉(线)尤其是散装称重的湿河粉、米粉(线)时,要确认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湿河粉、米粉(线)须当天食用完;

在选购木耳、银耳或其他谷类发酵制品、薯类制品时,要选取具备正规资质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购买,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餐饮服务经营者及单位食堂在购进上述食品时,还应进一步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溯,并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

自制谷类发酵食品、泡发木耳或银耳和谷类发酵制品贮存不当或贮存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米酵菌酸*素,加热烹制无法消除*素,食用后仍可引起食物中*。一般应在谷类发酵制品购买、木耳或银耳泡发当天食用完。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切勿食用河鲀鱼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关于河鲀*素中*的风险解析》,其中明确指出河鲀体内含有一种剧*的神经*素——河鲀*素。

河鲀*素的*性超强,*性是剧*氰化钠的倍。这种*素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除常见的河鲀外,还有蝾螈、蟾蜍、多棘槭海星、云斑裸颊虾虎鱼、花纹爱洁蟹等。

河鲀在生殖季节时的*性尤其强,且雌性*性大于雄性。虽然部分河鲀的肌肉中不含有河鲀*素,但河鲀死后在内脏中的*素可渗入肌肉,食用后仍可能导致中*。而且河鲀*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加热5小时或每天日光暴晒8小时,经20天后仍不能被完全破坏。

所以,常见的盐腌、日晒和一般的烹调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河鲀*素。大家还是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提醒

市民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切勿自行加工食用河鲀鱼。

餐饮单位禁止经营养殖河鲀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

消费者若发现餐饮单位有以上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进行举报。

陌生野菜莫要采

大地回暖,各种野菜生机勃勃竞相长出。野菜,是指可以作为蔬菜或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的统称。广泛生长于自然环境中。与栽培蔬菜相比,含有更加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用植物,比如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等。也有些野菜与有*植物很相像,容易误采误食中*,严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对不熟悉的野菜,公众不要采摘,避免误食有*野菜!

提醒

消费者如需购买野菜,应到正规超市或菜市场选购新鲜野菜,并保留购物凭证。为避免储存不当变质,野菜最好现买现吃,不要长时间存放。

野菜的食用方式有多种,可凉拌、炒、蒸、煮,还可以做馅、做汤等。食用野菜之前,要摘净去腐,充分清洗;部分野菜有微*,需经过浸泡、水焯等去*处理,在炒熟煮(蒸)透后才可食用。

来源:广西疾控、广东疾控、广州日报、老友记本文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命啊广西一个工地上,又有7名工人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