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出门踏青游玩,提醒大家路边的“野味”可千万别随便吃。3月28日,杭州有5位大妈吃了绿化带里拔来的“野人参”,结果医院。
绿化带里拔出“野人参”
这5位大妈是余杭塘栖人,年龄已有六七十岁,闲着没事就接了点给绿化带把杂草的活。3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几个人都在埋头苦干,突然一位大妈大喊:“我这有个东西。”其余四人立即凑过来看。那是种根部长得白白胖胖的植物,有点像萝卜,又有点像大头菜,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有位大妈肯定地说:“这是野人参。”
已经干了两个多小时的活,大妈们那会也有点渴了,于是有胆子大的就把“野人参”削了皮尝了一口,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在场的5人你一口我一口就吃了起来。
然而,过了一个多小时,事情就有些不妙了,中午11点多,有位大妈开始恶心呕吐,12点,一起吃“野人参”的5位大妈先后都出现恶心呕吐,吃得最多的那位大妈吐得最厉害,一个多小时里吐了十多次,并有腹泻。有几位大妈还有舌头发麻喉咙发痒等症状,家人赶紧把医院急诊。
急诊血液检查提示5人血象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发现头晕眼花等神经系统症状,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所幸,在急诊进行消炎止吐输液治疗后,五人症状都有所缓解相继离院。3月29日清晨,除1位大妈还存在恶心呕吐症状到急诊复诊继续治疗外,其余4位患者经急诊接诊医生张晓霞电话回访确认均已恢复正常。
有*的“野人参”其实是商陆
绿化带里竟能挖出“野人参”,当然没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那么,把5位大妈放倒的有*“野人参”究竟是什么呢?这两天,医院里展开了一场特殊的“破案”。
“大妈们带来的吃剩下的‘野人参’没了叶子,下面的根也吃得所剩不多,所以一下子也辨认不出来。”医院副主任中药师孙力荣告诉钱报记者,之后,他们是把“野人参”切片,拿着横切面又请了好多位中药专家辨认,最终确定是商陆。
因商陆新鲜的块状根有点像萝卜和人参,有"土人参"之称,也有不法份子利用这一特征用商陆冒充人参在街头骗人。但虽然叫土人参,药性完全不同,人参是大补,商陆是大泄(这个泄是中药性能的泄,不是指拉肚子的泄。)又因为有*性,服用后极易引起中*。
食用野生植物中*进入高发期
而除了“野人参”之外,医院急诊内科的张晓霞医生说:“每年都会有吃了野外不明植物而中*的患者前来就诊,春夏季节高发,多见于老年人和外地来杭打工人群。因误食的植物种类及成分常不十分清楚,*理作用复杂,常给医生治疗带来一定难度,中*严重时有可能危及生命。”
张晓霞说,近年来,经常能从新闻媒体上看到一些为进补食用金蝉花中*、误食*蘑菇而中*甚至死亡的不幸事件。一方面,春天来临,野外各中植物纷纷从地里萌芽,进入快速生长期,因此误食有*野生植物病例也进入高发期。另一方面,近年人们对野生食物的认识有些进入误区,认为野生的都是绿色环保的能进补强身,而忽略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植物形状相近但成分却完全不一样,有的甚至含有剧*。
因此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野生植物千万不要轻易食用,一定要确认其安全性。另外就是老年人在这方面更容易疏忽,大家也要做好自家老人的提醒工作,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来源:钱江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