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糖尿病都能康复吗
TUhjnbcbe - 2021/3/27 23:23:00
糖尿病都能康复吗?

经常有人问:糖尿病都能康复吗?

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答案:那就是糖尿病不可能都康复。

一个病治好要有很多因素,不是医生一方面能够决定的,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疾病患者的配合很重要。我不愿意讲那些我治好的病例。我讲几个治不好的,治疗过程曲折的故事,大家从中受到的启发可能更大,更有意义。

1

降糖药导致的浑身疼痛

这是最近找我的一个患者,五十多岁。他在我印象中是好人。他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包括对疾病的看法和我是非常一致的。

大概是6天前他来见我。我看他的气色非常不好,他说很多关节都疼痛。肩、腰、膝关节,脚都疼。于是我给他做了检查。我感觉所有的筋都松弛了。

面对一个60岁不到的人,当我摸到他的筋全软了,我的感觉是:现在这一身筋、软组织是80多岁的水平。我也当面直接说了。衰退得这么厉害,让人惊讶。

·

通常的养筋和抗衰退没有效果

·

我非常惊讶。他在吃牡蛎桃仁片,就是我们养筋的产品;他也在吃桑*子,这是我们用于糖尿病患者抗衰退的。可是他怎么会这样呢?周身的筋组织如此的衰退呢?

在我第一次为他循筋正骨后,他的筋脉都打通之后,现场就缓解了。缓解之后气色也好多了。当时我们很开心。

可是他回去之后当天晚上又特别疼痛。

第二天又见到我,然后我又为他打通筋脉。然后他气色就又好起来了。然后晚上相安无事。然后又过了一天多,他晚上又开始疼痛了。

再见到我气色特别不好。我帮助他处理完了之后,他的气色又好起来了,身体又舒服起来了。

这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怎么感觉我是和吃某个降糖药有关呢。

他仔细回想了这几天的情况。我给他循筋正骨处理之后,感觉好很多。但是当天晚上吃了这种降糖药,浑身就又疼了。第二天之后他没有吃就没有疼。接着晚上又吃了一片,晚上又开始疼。所以他觉得与这个有关。

我说那你干脆别吃了。我看到这位患者如此痛苦,就决定他暂时把这个著名的降糖药停了。在接下来的天的时间里,他就复原了,他的筋的弹性又恢复了。

·

补充说一下关于血糖控制的话题。

·

他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非常高。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超出了我对血糖的容忍度。我对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建议患者降糖的。

我个人并不认为降糖会有什么健康上的好处。如果说有,那就是:减少患者对高血糖或者不使用降糖药物的恐惧;避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攻击我。

一方面,如果患者有高血糖恐惧,那短期的降糖药的危害可能也还没有焦虑带来的健康损害大。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另一方面,坚持适度地放宽血糖和世界标准一致,也有利于避免冲突和受到攻击。毕竟我也要活着,我也要保命。

所以我一般在血糖特别高的时候,我建议吃降糖药。我从心里并不认为一定要吃降糖药,但是我不能不让患者吃。当然患者可以自己决定是否使用或者使用到什么剂量。但是,这位患者已经出现生命质量严重下降,浑身疼痛等情况,我还是决定让其停掉降糖药。

·

降糖药物的停用与周身筋弛疼痛的改善

·

我检查出他50多岁却出现筋衰退到80多岁的程度。之后又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弹性。客观分析,这是和降糖药的使用有关。

我现在不提这个降糖药的牌子。因为如果要提这个降糖药的牌子,那么大集团和背后的都成了我的敌人。

在今天,我们国家没有这个概念。别的东西都可以中*,降糖药是没有中*的。或者是没有人做这方面的观察和记载。去网上查一查数据库,降糖药是没有中*记载的。

我现在说怀疑是降糖药中*,是因为我看到这样的案例,心理担心其他人是否可能有一样的问题。但我没有提是什么降糖药。我更不是西方药物的研究者。我的权利就限制在这里。

·

高血糖与周身疼痛的关系

·

他从远方,从我国南方的大都市来见我。医院的医生告诉他浑身疼是由于高血糖引起的。

我听了之后大吃一惊。怎么可能是由高血糖引起的?我们的常识是周身疼痛能够引起高血糖。

而且大家看到,停止降糖药物的使用,血糖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周身疼痛却消失了。

这表明,我们的常识认知是正确的。而相反的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治疗疾病或者是面对糖尿病,我们的目标不是把血糖保持在较低水平,更不是让人身体快速得衰退下去;我们的目标是活得久活得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

旅游带来的人体应激反应与对策反思

·

这个朋友给我们讲述了这次血糖变动的前后。他自己去了一趟西藏旅游。旅游之后回来就发现血糖升高。然后开始吃这种降糖药。随之就出现了这种后果。这一过程简单概括为:旅游-血糖升高-降血糖-生命质量下降。

我认为:这是一种身体的轻度高原反应导致了体内出现应激状况,继而出现血糖升高。这种血糖升高将会帮助他度过这种反应期,使身体逐步平复下来。也就是说,给身体以时间,让身体对血糖自我调节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却没有给身体这种机会,而直接过度使用了降糖药物。在他身体衰退的情况下又过度使用降糖药物。并且身体对这种降糖药物出现了类似中*的反应,结果导致身体严重衰退。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影响糖尿病恢复的因素有很多。一次旅游、一次错误的医学主张都可能导致患者不能够恢复。所以患者能不能恢复并不是由一方独立说得算的事情。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

患者的感谢与我们的作用

·

经过这5天多时间的调理,他气色如前。他反复地表示感谢。这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我还没有治好他的病,他就反复感谢我。

可能是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终止了对他有伤害的治疗办法。当然我直接动手对他进行循筋正骨也起到了缓解作用。对他而言,这就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吧。

眼底出血恢复肾病却加重的案例

·

这个案例也是我的一位弟子管理的

·

这个患者当时血管情况非常不好,轻度肾衰,眼底出血,眼睛非常不好。医院的说法,这个眼睛是无法恢复的。

后来在我弟子的健康管理下,他的眼底出血已经好了。患者也非常满意。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肾病加重了,肌酐尿素氮都升高了。

·

探寻病因

·

按理说,眼底血管的恢复,表明处理方法对微血管有直接修复作用。如果对微血管有直接修复作用,那么显然对肾病也应该有修复作用。

可是患者确实出现了眼病恢复却肾病加重的情况。经过仔细询问,得知该患者还有高血压、肾结石等直接对肾脏有影响的疾病。

这好比是我们的方法对血管的保护是前进两步,但是他的其他疾病对肾脏的破坏是退三步。我们采取的正确健康管理方式只是让患者的肾衰发展推迟。

这样的案例告诉我们:对病情复杂的患者而言,即使是正确有效的方法也可能无法阻止病情加重,只不过加重速度慢下来而已。

·

是否应该透析

·

这位患者的肌酐在0μmoI/L左右。参考正常人血清肌酐在5-μmoI/L,的确是高些。医院里的医生告诉患者要考虑透析。患者的压力很大。

透析其实是一种过滤,把肌酐尿素氮等过滤出去。那么分子大小小于等于肌酐尿素氮的必要的生命营养物质也大量被过滤出去了。患者怎么可能在透析的情况下身体越来越好呢?

我这不是完全反对肾透析。肾透析经常可以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我反对的是肌酐只有0就要透析的这样的主张。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主张就是过度医疗,是非常错误的。

如果他透析之后身体很快跨下去,那到底是透析让身体跨下去的,还是我们同时进行的健康管理让他身体跨下去的?可能就说法不一了。

这位患者还没有接受他们的透析建议。我们也只能是说明我们的看法。患者本身应该是对治疗策略有决定权的。无论他做出怎样的决定,我们都只能尊重。

过度医疗对康复的影响

有些患者的确在惊吓之余,选择了在我看来过度医疗的方法。

在我经历的患者中,也有的人心脏已经很好了。原来心脏特别难受,每天都难受,后来心脏没有不适感了。医院体检,就被放进了三个支架。

那我们这样的健康管理到底是有效还是没效?如果你心脏都没有不适感了,都可以被放进个支架,那你的糖尿病我显然是没有能力康复的。

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糖尿病能不能康复,跟肾病能不能康复,和心脏能不能康复,道理差不太多。如果患者反复过度降糖,出现低血糖,最后就会出现各种不好的、不健康的体征等。

总之,糖尿病究竟能不能治好,有客观的局限。比如我们客观水平的局限,患者病情的复杂程度等,也有过度医疗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原因。

4医生与患者的正确追求

从客观角度来讲,人一定会衰老,衰老就一定会有老年病,最后也一定会有死亡。

一个年轻人或者壮年人见到我的时候,我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他能够摆脱糖尿病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人。但是如果是年龄大的,身体衰退的,或者还有各种综合疾病的患者,那么我给的目标永远是活得好,活得久。

活得年龄大,活得身体好就行。为什么一定要达标呢?作为身体不好,年龄高的人,为什么不把养生-对身体的保养,当做一个日常的生活方式呢?

有时候这个疾病并不一定要治好。例如,张学良、宋美龄、陈立夫都是几十年的糖尿病,最后都活过了百岁。如果健康管理得当,糖尿病伴随下长命百岁也不是不可能;反之,如果管理不当,糖尿病没了命也没了。

我希望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成为百岁老人。

老年朋友能不能有这样的理性,让糖尿病成为对健康危害极小的疾病,让自己保持相对健康,活得更好,活得更长久呢?

医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追求正确,在康复方法和用药上永远站在患者的角度。患者要做的事就是追求理性。永远把活得更好活得更久作为目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都能康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