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TUhjnbcbe - 2021/3/16 10:34:00
白癜风什么症状 http://pf.39.net/bdfyy/jdsb/191218/7696544.html

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知识点汇集

1、新生儿分类

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3、足月儿和早产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特殊生理状态

3、足月儿及早产儿的护理

知识点一、新生儿分类一、定义新生儿: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的婴儿。二、新生儿分类1、根据胎龄分类:胎龄GA:从最后1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止,通常以周表示。

足月儿:37周≤GA42周(~天)

早产儿:GA37周(天)

过期产儿:GA≥42周(≥天)

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出生体重BW:出生1h内的体重。

正常出生体重儿:BW≥g并≤g。

巨大儿:BWg。

低出生体重儿:

BWg,大多是早产儿也有足月或过期小于胎龄儿。BWg称极低出生体重儿。BWg称超低出生体重儿。3、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小于胎龄儿:BW<同胎龄儿体重第10个百分位。适于胎龄儿:BW在同胎龄儿体重第10~90个百分位。大于胎龄儿:BW>同胎龄儿体重90个百分位。4、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第2周至第4周末的新生儿。5、高危儿: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监护的新生儿。知识点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1、正常足月儿:胎龄≥37周和42周;出生体重≥克并≤克;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2、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胎龄<37周;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约7%;死亡率约12.7%~20.8%;

早产儿

足月儿

皮肤绛红、水肿和毳毛多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头头更大,占全身比例1/3头大,占全身比例1/4头发细而乱分条清楚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结节4mm,平均7mm外生殖器睾丸未降或未全降(男)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女)睾丸已降至阴囊(男)大阴唇遮盖小阴唇(女)指、趾甲未达指、趾端达到或超过指、趾端跖纹足底纹理少足纹遍及整个足底知识点三、呼吸系统

足月儿:

肺内液30~35ml/kg(分娩前)

早产儿:1、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2、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透明膜病;

3、红细胞内缺少碳酸酐酶→CO2↓→刺激呼吸中枢↓

4、肺泡数量少(成人的10%),肺泡表面面积为成人3%,肺血管丰富,肺泡间隔较厚→含气少、含血多。

5、呼吸肌发育不全,咳嗽反射弱,呼吸浅快不规则,易出现: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

6、呼吸暂停:气流停止≥20秒,伴心率<次/分及发绀。

知识点四、循环系统心率:足月儿:波动范围大90~次/分,>次→过速早产儿:偏快血压:足月儿:50~80mmHg/30~50mmHg早产儿:偏低部分早产儿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知识点五、消化系统1、足月儿:

肝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生理性*疸

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药物中*

胎便:生后24h排,2~3天排完延迟应排除消化道畸形;

2、早产儿:

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哺乳困难→吸入性肺炎;

胆酸分泌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肝功能不完善:

凝血因子不足→颅内出血

蛋白质合成不足→低蛋白血症、水肿

肝糖元储备少→低血糖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疸持续时间长、程度重→易发生核*疸。

知识点六、泌尿系统足月儿

早产儿

1.肾结构发育已完成,功能不成熟2.肾稀释功能与成人相似,浓缩功能差3.生后24h内排尿,一周内每日20次

1.肾浓缩功能更差,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低钠血症

2.葡萄糖阈值低→糖尿

3.碳酸氢根阈值极低,肾小管排酸能力差→晚期代谢性酸中*

4.人工喂养的早产儿应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

知识点七、血液系统

1、血红蛋白(Hb):出生时g/L(~g/L),生后24h最高,第一周末恢复至出生时水平。

2、新生儿贫血:生后1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g/L(毛细血管血红蛋白高20%)。刚出生时以胎儿血红蛋白为主。

3、血容量:85~l00ml/kg,与脐带结扎时间有关血容量。

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出现早,且与胎龄相关。

4、网织红细胞

初生3天内为0.04~0.06,4~7天↓至0.~0.,4~6周↑至0.02~0.08。

5、白细胞

生后第1天(15~20)×/L,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6、凝血因子

Ⅱ、Ⅶ、Ⅸ、Ⅹ活性较低

初生时:中性粒细胞占60%~65%;淋巴细胞占30%~35%

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

以后:中性粒细胞渐↑,淋巴细胞渐↓

4~6岁:两者比例又相等→第二次交叉

知识点八、神经系统

胎龄越小,脑相对越大。

头围生长速率:1.1厘米/月,40周后减缓。

脊髓末端约在第3、4腰椎下缘。

腰穿在L4、5椎间隙进针。

临床常用的原始反射

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

握持反射

拥抱反射

早产儿神经系统与成熟度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原始反射越难引出或反射不完全。

知识点九、体温与能量及体液代谢

1、体温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

棕色色脂肪产热。

早产儿棕色脂肪少,无寒战反应。

低体温、低氧血症或寒冷损伤(硬肿症)

棕色脂肪分布中性温度: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环境温度,与出生体重和生后日龄密切相关。2、能量及体液代谢

基础热量:50kcal/(kg·d)

总热量:~kcal/(kg·d)

早产儿:生后数周内常需肠道外营养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1周末体重降至最低点(约BW的10%):10d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早产儿:体重下降程度重(BW的15%~20%)恢复速度较足月儿慢。

3、新生儿不同日龄液体需要量[ml/(kg·d)]

钠:足月儿需要量1~2mmol/(kg·d)

<32周早产儿3~4mmol/(kg·d)

钾:初生婴儿10天内一般不需补,以后1~2mmol/(kg·d)知识点十、免疫系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一、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1、屏障功能

皮肤黏膜薄、脐残端未完全闭合、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酸胆酸少、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

2、补体系统

血浆补体水平低,调理素活性低。

3、细胞吞噬系统

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吞噬能力低下

二、特异性免疫功能

1、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低、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感染(尤其革兰阴性杆菌)

2、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新生儿免疫应答无能

3、早产儿:上述功能更差

知识点十一、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一、生理性*疸右侧为生理性*疸,左侧为对照二、“马牙”三、“螳螂嘴”四、乳腺肿大五、假月经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六、新生儿红斑生后1~2天出现,多见于头部、躯干及四肢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1~2天后自然消失。七、粟粒疹知识点十二、足月儿及早产儿护理

一、保温

正常足月儿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婴儿处于中性温度中。

早产儿,尤其是出生体重0g或低体温者,应置于温箱中,并根据胎龄、出生体重、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

温箱中的湿化装置易滋生“水生菌”,故应每日换水,并加1:0硝酸银2ml。

无条件者可采取其他保暖措施,如用热水袋(应注意避免烫伤)等。

因新生儿头部表面积大,散热量多,寒冷季节应藏绒布帽。

二、喂养

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即可抱至母亲处哺乳,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倡按需哺乳。

无母乳者可给配方乳,每3小时1次,每日7~8次。

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及婴儿耐受情况计算,遵循从小量渐增的原则,以吃奶后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约15~30g/d,平均约为20g/d)为标准(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

早产儿也应酌情尽早母乳喂养。与足月人乳相比,早产儿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lgA.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期恢复到出生体重。对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或有病者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管饲喂养。也可暂行人工喂养,但应用早产儿配方奶。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是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哺乳量越少,喂奶间隔时间也越短,且根据喂养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管饲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理想的是每天增长10~15g/kg)进行调整。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或极早早产儿可试行微量肠道喂养,哺乳量不能满足所需热量者应辅以静脉营养。应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素的质和量均满足类似于胎儿宫内生长速率和与之相符的满意功能状态。对于出院时矫正胎龄已达到AGA儿标准的早产儿,应尽可能给予母乳喂养;如无母乳者,可给予标准的婴儿配方乳喂养。对于出院时矫正胎龄为SGA儿的婴儿.母乳喂养儿应加母乳强化剂;而配方乳喂养儿应选用含较高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乳喂养,直至达到追赶生长。长期营养摄入低于期望值将导致宫外生长迟缓(EUGR),即出生后的体重、身高或头围低于相应胎龄的第10百分位。营养摄入过量将会导致远期潜在的不利影响,如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脂质代谢病及心血管疾病等。

三、呼吸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

低氧血症时予以吸氧,应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80mmHg(早产儿50~-7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29周的早产儿维持在85%~92%)为宜。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以防吸入高浓度氧或吸氧时间过长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或BPD。呼吸暂停者可轻弹、拍打足底等恢复呼吸,可同时给予甲基*嘌呤类药物,如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前者安全性较大,不需常规监测血药浓度。首次负荷量为20mg/(kg-d),以后5mg/(kgd)维持,可酌情持续用至纠正胎龄34~35周。继发性呼吸暂停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四、预防感染

婴儿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时应注意无菌;工作人员或新生儿如患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过分拥挤,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

五、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

足月儿生后应肌内注射1次维生素K,0.5-1mg,早产儿连用3天。

生后4天加维生素C50~mg/d,10天后加维生素A~IU/d及维生素D~IU/d,4周后添加铁剂。

足月儿每日给元素铁2mg/kg,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给3~4mg/kg,并同时加用维生素E25U和叶酸2.5mg.每周2次。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应给予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每周~-IU/kg.皮下注射,分3次给药,可减少输血需要。

六、皮肤黏膜护理

1、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勤换尿布,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

2、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一般生后3~7天残端脱落.脱落后如有黏液或渗血,应用碘伏消*或重新结扎;如有肉芽组织,可用硝酸银烧灼局部;如有化脓感染,除局部用双氧水或碘酒消*外,同时酌情应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3、口腔黏膜不宜擦洗。

4、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纽扣。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

七、预防接种

1、卡介苗:生后3天接种,目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有皮上划痕和皮内注射两种方法。皮内接种后2~3周出现红肿硬结,约10mmx10mm,中间逐渐形成白色小脓疱,自行穿破后呈溃疡,最后结痂脱落并留下一永久性圆形瘢痕。皮上接种1~2周即出现红肿,3-4周化脓结痂,1~2个月脱落痊愈,并留下一凹陷的划痕瘢痕。早产儿、有皮肤病变或发热等其他疾病者应暂缓接种;对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儿,绝对禁忌接种卡价苗,以免发生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

2、乙肝疫苗:生后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病*疫苗1次,每次5μg。母亲为乙肝病*携带者,婴儿应于生后6小时内肌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IU,同时换部位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病*疫苗10μg。如母亲为HBeAg和HBV-DNA阳性患者,患儿生后半个月时应再使用相同剂量HBIG-次。

八、新生儿筛查

应开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的筛查。

1小于胎龄儿是指?A.出生时的体重不足g的新生儿B.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体重的10百分位以下者C.指胎龄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D.以上均不对2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不包括?A、生理性*疸B、新生儿假月经C、生理性体重下降D、新生儿体温降低3女婴5天,发现两乳腺有*豆大小肿块,伴渗出少量白色液体护士给予的正确措施是?

A.用手挤出液体

B.涂抹甲紫

C.手术切除

D.不需要处理

4有关早产儿喂养,以下哪项不正确?

A.一般在生后2~4小时试喂糖水

B.根据体重决定开始喂养的时间

C.首选母乳

D.早产儿生长发育快,生后即应供给高能量

5为预防新生儿感染,下列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每护理一个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

B.脐带未脱落者不得沐浴

C.入室前要穿清洁工作衣,戴帽子,更换清洁鞋

D.带菌者及患感染性疾病者应戴口罩

查看答案1.正确答案:B小于胎龄儿:BW<同胎龄儿体重第10个百分位。适于胎龄儿:BW在同胎龄儿体重第10~90个百分位。大于胎龄儿:BW>同胎龄儿体重90个百分位。2.正确答案:D新生儿体温下降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发育不成熟有关,因此新生儿需做好保温护理,但此表现不是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之一。3.正确答案:D

解析:乳腺肿大是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男、女足月新生儿均可发生,生后3~5天出现,如蚕豆至鸽蛋大小,多于2~3周消退。

4.正确答案:D

早产儿也应酌情尽早母乳喂养。应用早产儿配方奶。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是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哺乳量越少,喂奶间隔时间也越短,且根据喂养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管饲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理想的是每天增长10~15g/kg)进行调整。

5.正确答案:B

婴儿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时应注意无菌;工作人员或新生儿如患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过分拥挤,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

你全做对了么?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生儿特点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