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之子是一名早产儿,出生后没有呼吸,生命危在旦夕,患有新生儿贫血、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肠扭转坏死、弥漫性腹膜炎、感染中*性休克、代谢性酸中*等多种疾病,多次在死亡边缘徘徊。为了全力抢救这个小生命,鸡西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多科合作上演了一场18小时抢救危重新生儿接力赛。
第一棒:快速诊断,立即住院
9月25日下午14:33分,产科门诊副主任医师于双春接诊一名产妇,李女士宫内孕36周、妊娠期糖尿病,经检查,胎动减少,胎心监护评分4分,随时可能胎死宫内,于双春医生立即开通危重孕产妇绿色通道。
第二棒:态度坚决,迅速手术
妇产科主任医师付亚敏领着李女士做超声,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她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建议李女士立即实施剖宫产手术。李女士认为距离预产期还有一段时间,怕孩子发育不好,想再等等。可是,付亚敏医生态度非常坚决,她告诉李女士,如果不尽快手术,很可能会胎死宫内。李女士跟家人商量后终于同意手术,付亚敏医生和闫永慧医生共同为李女士实施了剖宫产手术。事实验证了付亚敏医生的判断非常准确,新生儿娩出后皮肤苍白,无自主呼吸。儿科配台医生迅速给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新生儿逐渐有了呼吸,儿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发现病儿患有新生儿贫血,肠梗阻,腹膜炎,感染中*性休克,病情危重,随时可呼吸循环衰竭引起死亡。
第三棒:多科会诊,制定方案
医院迅速成立以儿外科主任侯晓煌、主任医师方博,儿科主任杨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主任王明君,副主任医师高明华、麻醉科主任刘明丽为重点的抢救医疗小组。经综合研判考虑病儿存在肠扭转坏死可能,需急诊行剖腹探查,因病儿存在严重贫血及感染中*性休克,故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紧急输血纠正贫血,急诊行剖腹探查。
第四棒:连夜手术争分夺秒
时间就是生命。9月26日凌晨1:05分,麻醉科主任刘明丽给予患儿进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小儿外科主任侯晓煌、主任医师方博为危重新生儿实施了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壁各层均呈黑紫色淤血及水肿改变,腹腔内有大量暗红色渗液溢出,可见大网膜大部分黑色坏死,坏死肠管直径达5厘米,长度约40厘米,黑色坏死肠管壁菲薄,并与周围肠管及腹膜广泛粘连。术中确诊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坏死,立即实施肠扭转复位肠切除肠吻合,腹腔引流术。手术难度非常大,危险系数非常高,侯晓煌主任实施了2个半小时的精细手术,术后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终于成功将新生儿从死神手中夺回。
第五棒:重症监护精心守护
虽然手术非常成功,但是由于病儿肠坏死太严重,新的危险又来了!病儿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多次徘徊于生死边缘。侯晓煌主任放弃国庆节假日休息,日夜坚守,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杨丽、王明君主任为首的医疗团队紧密配合,对患儿进行了高级生命支持,纠正多器官功能衰竭,改善及其紊乱的机体内环境,稳定各项生命体征。由罗舒元护士长带领强大的护理团队对患儿精心护理,张金辉护士实施了高技术难度的深静脉置换术(PICC),开放了生命通路,长期输注静脉营养液,保证病儿营养物质摄入。在儿外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个攻破难关,不断地与死神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现病儿已转危为安,成功撤离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可以正常进乳,达到了出院标准。
12月15日,病儿出院当天,病儿父亲送来一面锦旗,由衷地感谢侯晓煌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并多次鞠躬致谢。他说,如果没有鸡西市妇幼保健院这么优秀的医护团队,孩子肯定活不了。
早产儿合并肠扭转坏死病儿临床死亡率极高,救治难度巨大。这个新生儿的成功救治得益于产科医生的及时发现和准确判断,得益于新生儿科医生的及时抢救,得益于小儿外科和麻醉科的精湛技术,得益于医技科室的辅助诊断,得益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得益于多学科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紧密配合、分工明确、井然有序、雷厉风行地施救。标志着鸡西市妇幼保健院危重症的综合抢救能力有了新的突破,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