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提问“如何区分污泥老化和污泥中*?”,本篇接着解读污泥中*,同时回答读者的问题。
01
污泥咋就中*了?
难道是有人下*?污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人类消灭污染,绝对不会有人这么做的,污泥中*跟其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生化法中的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奋战在前线的猛士,因为它们时刻都在接受环境的严酷考验,这种考验来自污水中含的致命成分,这些成分出现的时候,就会导致污泥中*,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a、特殊化学药剂过量
前面已经提到,跟人的生存环境要求无*、卫生是一个道理,微生物对生存环境也有类似的要求。当污水中包含重金属及其化合物(Hg、Ag、Cu等)、有机化合物(甲醛等)、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碘、氯极其化合物)、氧化剂(高锰酸钾等)、表面活性剂、染料等物质时,微生物会中*死亡。
死泥现象很多时候都是被药死的。
b、酸碱性冲击过大
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体都只能在适宜的酸碱性下存活,而且是接近中性的范围内,微生物也不例外,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的pH范围是6-9。
当混合夜中的pH超过这个范围时,过酸或过碱都会对微生物造成毁灭性打击,即使没有致死,也会严重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其新陈代谢,使生化系统瘫痪。
c、含盐量过高
当混合夜中含盐量过高时,就会导致混合夜中的渗透压上升,前面我们已经讲到渗透压是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渗透压持续过高时,会使微生物脱水死亡,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工业废水。
例如,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mg/L时,会造成污泥体积膨胀,水面泛出大量泡沫,微生物相继死亡。
d、油脂含量过高
当过量的油脂进入曝气池中时,在搅拌翻腾的混合夜中,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隔绝了氧的吸收,使微生物的处于缺氧状态,失去好氧池的功能,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专性好氧菌会死亡,同时整个曝气池颜色会变黑。
以上是常见的导致污泥中*的因素,未可尽述,凡导致微生物大面积死亡或者严重丧失活性都可认为是污泥中*。可想而知,一旦污泥中*,生化系统九死一生。
这部分内容可参考文章《活性污泥生存的7大关键环境要素》。
02
如何判断污泥中*?
如前述,污泥中*伴随着死泥或者严重的活性丧失,由此就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特征,总结如下:
a、细碎的污泥絮体漂浮在水面
前面我们解析二沉池飘泥、污泥上浮、泡沫等问题的原因时,讲到其中包含污泥中*的情况,反过来看,这些现象也可以作为污泥中*的判断依据。伴随着细碎的污泥絮体漂浮在水面,活性污泥的颜色会变得异常。
b、镜检会发现原后生动物减少
污泥中*时,曝气池的生物系统会遭到破会,同时,轮虫、钟虫、累枝虫等原后生动物同样在劫难逃。因此,在镜检时,这类微生物数量大减,只能零星的看见几个。这一特征恰好和污泥老化形成反差。
c、出水COD升高
污泥中*死亡后,一方面,菌胶团会散逸出微小絮体,另一方面,活性污泥失去活性,有机物得不到去除,这会导致出水水质浑浊,COD超出正常范围,氨氮、总氮等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d、理化指标分析
除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混合夜DO、污泥沉降性能、污泥容积指数等做进一步的理化分析。此外,对于重金属中*,还可以通过重金属分析设备测定,但是设备较为昂贵,一般不使用这种方法。
上述是常见的判断方法,实际操作中应该综合、灵活使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判断活性污泥的问题就好比医生的看病问诊,临床经验很重要,水处理运营技能的掌握必需到一线中去,是典型的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学问。
03
污泥中*该咋办?
a、通过前述,污泥中*原因的分析,可以知道导致中*的原因都是进水异常,所以在判定是污泥中后,首先应该控制进水量,并且加大回流,稀释进水中*性成分,降低对微生物的*害作用。
b、排查具体的致*成分,在预处理阶段加以去除;同时上报有关部门,对上游违规排放源头进行调查,制止企业超标排放,使进水尽快恢复正常。
c、加大二沉池污泥排放,减少污泥回流,排除中*污泥;同时接种同类型的、健康的活性污泥,并投加营养盐,进行驯化和培养。
04
如何区分污泥中*和污泥老化?
a、发生机理不一样,这一点不能作为判断(但观念要有);
b、异常发生快慢不一样,中*快,老化慢,出水水质变化同理;
c、在出水中散逸的悬浮物不一样,中*出现的多为细小颗粒,老化大多是碎片状;
d、溶解氧上升快慢不一样,中*快,老化慢;
e、镜检,中*时原生动物少,老化时则多。
本篇完。
水圈广告投放合作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