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4日,央网的微博更新了一则新的消息:大连的一对年轻父母和三个月大的女儿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后来听取专家建议,女婴的妈妈服用了中药,再通过母乳喂养宝宝,不久后孩子退烧了。后面复查显示女婴和她的妈妈体内都已经产生了抗体,核酸检测还转为了阴性。
这一则消息很快成为了热搜,超过万人评论和转发。
表面看来,这确实是一特大好消息。但小卿看后就开始有点担忧了,是不是大家都认为这名女婴是通过妈妈吃药过奶的方式治好了新冠的呢?
小卿记得,曾在一名小儿外科医生的公号看过“过奶”喂药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因为经过妈妈的代谢和过滤,药物最终能进母乳的量非常小,哪怕妈妈自己吃到药物中*,过奶给孩子的药量也达不到治疗所需要的药量。通过“过奶”的方式,我们也控制不了喂给孩子的药量。所以,不管是什么药,都不要通过“过奶”这种方式给孩子喂药。
小卿更多地觉得,除了孩子自己免疫系统的功劳,其次就是妈妈确诊了新冠仍然坚持母乳喂养的功劳更大一些。因为母乳中至少有50种成分具有免疫特性,如下表所示:
虽然婴儿的免疫系统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依然是人体预防和清除感染的主要保护系统,对新冠也一样。而且基于前面的临床研究,儿童感染新冠,症状整体是比成人更轻,而且出现危重症的比例也更小,大部分自愈了,这些自愈基本是靠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统的作用。
而对于母乳喂养的作用,目前也有研究提示母乳喂养对呼吸道系统疾病有保护作用,基于这些相关证据,推测母乳喂养对婴儿抵抗新冠感染也有一定保护作用也是合理的。
1、母乳到底有多有用!划重点!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神奇的视频!看完你就知道母乳到底多有用!
▼
这个视频可以让大家明白母乳是由各种抗体和营养物质组成的,视频里较小的球体是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细菌等,比较大的球体是蛋白,而这些都是孩子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2、母乳为什么这么好首先,母乳包含了孩子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其次,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尽量避免生病。
再次,母乳喂养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发育以及利于孩子的消化。
还有就是,母乳干净又安全,是最适合婴儿的食品。
……
下面,再请大家看一看母乳和配方奶粉在显微镜下的差别。
看到了吗?
显微镜下看到的母乳中所包含的脂肪球和白细胞对孩子的可是很有益的,而配方奶却什么细胞都不存在!
3、母乳里到底有什么?母乳所富含的营养物质有多少你更是意想不到,其中泌乳一期和二期所含的免疫因子是最多的。
到现在为止,配方奶只检测出50种左右的营养物质,而母乳已经检测出不少于种营养物质。
因为母乳有这么多的营养物质,很大程度降低了母乳喂养的孩子肥胖和超重的几率。
母乳最可贵之处就是它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帮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统,而这些是顶级配方奶粉都无法做到的。
4、母乳喂养的最佳时长究竟母乳喂养到什么时候是最佳的呢?下面这一表直接告诉我们最权威的专家答案:
因此,为了帮助宝宝建立更强大的免疫系统,小卿建议妈妈们,除了病理因素,再辛苦也要坚持母乳喂养。
你的坚持一定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宝宝也会感谢你为他的健康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让他赢在了人生的第一条起跑线上。
关于识字启蒙的误区,你踩雷了吗?
误区1太早认字=坑娃!过早识字破坏想象力
说起识字启蒙,有一派言论非常流行,就是认为让孩子过早识字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
这种观点认为让两三岁的宝宝识字,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有人拿一个美国新闻说事,说美国某妈妈把幼儿园老师告上法庭,因为老师居然教女儿去认识字母“o”,她觉得这是把孩子对“圆”这种本可以发散思维的符号禁锢在了一个字母里,结果是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
过早识字到底会不会破坏想象力?其实,没有研究表明早识字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这是谣传!
实际上,教孩子认识字母“o”,是让我们对“圆”符号的理解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认识字母“o”,不影响我们把“圆”继续看成是太阳,是苹果。而且,多赋予了“圆”一个符号意义,不正是给孩子的想象力多增添了一个素材吗?
误区2学龄前孩子不该识字
有说孩子的最佳识字年龄是5~7岁,早于这个时间教孩子识字,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造成认知混乱,甚至还会造成阅读障碍。还有家长问了:国家规定了,学龄前不能教识字。那孩子问我这个字念什么,我还能教他吗?
其实,孩子的识字能力是自然发展出来的,不是要具体到某个年龄点之前就完全不能学。就比如孩子出去玩多了就学会认树木和花朵的名字一样,你给孩子看多了绘本,孩子自然会对里面的文字感兴趣。儿童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读写萌发”。
大部分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指着绘本或路牌上的字问家长,“这是什么字?”有的时候自己看见字还会在那边念念有词。
这说明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热情和识字能力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通过绘本指读,引导孩子识字了。鼓励孩子识字,也是鼓励孩子迈向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国家禁止的是一些幼儿园用小学上课的方式让孩子死记硬背地识字。这种方式,忽视了学前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过早地开始上课甚至考试,灌输了知识,却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但如果孩子明明很有识字、学习的欲望了,家长却忽视、压抑这种学习劲头,非要去迁就什么最佳识字年龄,这才是一种学习的本末倒置。
误36岁前是中国孩子的文字敏感期,而西方儿童应在6岁后识字。
有关于“太早识字不好”的误区,就有关于“太晚识字不好”的误区。网上还流传着一个说法,说中国香港某某大学有一个结论,因为英文是拼音文字系统,中文是象形文字系统,两者使用的脑区不一样,所以西方儿童应在6岁后识字,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完成识字。这又是一个查不到原始文献的“研究报告”。
来看看有靠谱出处的研究报告是什么样子的:年发表在国际重要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来自中国台湾、美国、以色列和西班牙共18位研究者,历经4年,以汉语、英语、希伯来语和西班牙语4种跨语言比较的脑成像证据显示,大学生在以听觉和视觉辨识字词时,使用的大脑神经网络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不存在不同语言系统的孩子使用脑区就会有明显不同。所以,也不应该有一个什么清晰的年龄界限,即不存在所谓的“6岁前是中国孩子的文字敏感期”的理论。还是那句话,识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误区4功利型识字,背诵千字文、快速识字班
一些家长平时不注重给孩子积累阅读经验和识字体验,等孩子快上小学了,又开始担心孩子跟不上小学的识字量和阅读难度。那时候,再慌慌张张让孩子买字卡、背古诗、抄字帖。
很多家长一接孩子放学回家,第一句话就习惯问:“你今天又学了几个字啊?”
很多切中这种功利心态的快速识字班也出来了,打着“30天识字个”“4~6个月让幼童达到小学6年级识字量”的口号揽客。
这些识字方法本质上就是让孩子通过大量抄写背诵来速记汉字。首先,孩子手部骨骼、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不应该让孩子过量抄写文字。另外,识字本身是个量大而且时间长的过程,如果用错了方法,把孩子按在椅子上,逼着他机械地认字,只会让识字过程变得枯燥,可能还会有反效果。
识字启蒙不是强迫孩子枯燥地去识字,而是为孩子创建一个丰富、好玩的文字环境,让孩子自然而轻松地学。
比如吃早饭,你指着一片面包和孩子说,“吃面包吧”,孩子听到你说的,再看到外包装上“面包”两个字,就能把你说的话和文字做联系;你带孩子出去玩,一路上遇到什么字就给他讲,如“xX超市、XX路、X×银行”孩子也一点一滴学习着,把你的声音和他看到的事物和文字联系起来。
其实,无论是汉字、数学,还是其他基础知识技能,孩子们大多能在生活中接触到,或用游戏的方式玩耍到。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给孩子创造在生活中学习文字的环境,并用游戏化的方式调动孩子的兴趣。
什么才是识字启蒙的重要原则
1、带孩子发现丰富的文字环境
识字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而是围绕着意义的学习。图片式的浅层记忆方式无法让孩子高效识字,只有深度理解字的意义孩子才能记得更牢。
2、将孩子的日常活动和文字结合起来
比如跟孩子一起讲绘本,试着指着书上的字来讲述绘本中的故事,这样,孩子可以更好地把文字、语音和含义对应起来。
又比如教孩子唱儿歌的时候,巧妙地把有关汉字的儿歌放进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认识汉字的规律。
3、结合情境,让孩子了解文字的作用
有很多研究都证明,在情境中学习,赋予学习的意义,是最优质的学习方法。比如,孩子画完一幅画,你可以提个建议,“咱们给你的画取个名字吧”!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脑洞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名字,然后把名字写在画上。
4、多角度理解文字
在家里,你可以和孩子玩编故事游戏。把孩子近期见过的字写在纸上,然后剪成一个个的字,把纸片随意打乱,排成一排,你和孩子分别技照顺序,轮流编故事出来。
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文字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文字这么有趣,相同的文字竟然能创造出这么多不同的故事,真是太奇妙啦!
「免责声明」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需要同医生讨论和咨询。
乳腺护理/健康调理/产后修复/培训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