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的高发季节。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素有“无形杀手”之称。在家庭用火、取暖、洗浴时缺乏预防措施,是导致一氧化碳中*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
煤气中*一般指一氧化碳中*。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人体组织严重缺氧,从而引发中*。
中*原因有哪些?
(一)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
(二)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
(三)烟囱正对风口,煤气逆流入室。(四)室内无通风设备。(五)液化灶具漏泄、煤气管道漏泄。(六)使用燃气热水器并与浴室建在同一屋内。(七)长时间停车时开空调。
如何区分煤气中*程度?
(一)轻度中*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二)中度中*患者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三)重度中*患者将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如何安全使用燃气?
(一)液化气用户要使用合格的、有警示标签的气瓶。(二)无通风的房间安装燃气炉灶不要关闭门窗,以免造成室内缺氧,使人窒息。(三)连接灶具的胶管应在灶面下自然下垂,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烤焦酿成事故。燃气胶管要经常检查,胶管老化要立即换新,胶管正常使用1年半换新。液化气瓶与灶具的距离不得小于0.5m,严禁靠近明火、电源及热源。(四)点火时,应“火等气”,即先点火后开气;熄火时,先关气阀后关灶阀。(五)烧水做饭时,应专人看管,以防水溢灭火,燃气泄露。(六)发现壁挂炉、热水器、燃气灶等有异常或闻到异味,立即停止使用打开窗户通风,并且通知专业人员维修,千万不可开灯或用火。(七)发生着火现象,应沉着冷静,首先切断气源,迅速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覆盖的方法扑灭。若同时引起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切勿用泡沫灭火器及水灭火,以免发生触电事故,并立即拨打“”。(八)液化气用户严禁串气倒气;严禁乱排罐内残液;严禁私自拆卸;充装要到正规充装单位。(九)液化气用户气瓶要定期检验。每隔四年要定期检验,使用期限超过15年的气瓶应报废。(十)广大燃气用户要增强用气安全意识,禁止使用移动式燃气取暖器取暖。
我们可以如何预防?
(一)冬季取暖或使用煤气时,一定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这是预防煤气中*的关键。使用煤气炉的厨房要安装通风扇,保持空气流动,可以很好地避免一氧化碳的聚集。
(二)冬季室内用煤类物质取暖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会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
(三)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引起泄漏;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
(四)在停车或者车辆刚启动的时候开暖气,会导致一氧化碳中*,尤其是关闭车窗的情况下,一氧化碳大量聚集在车内无法快速排出。可以选择打开车窗开暖气,有天窗的就更好了,3-5分钟后再启动,同时车窗留点缝隙。
(五)尽量避免在家烧炭取暖,实在要烧炭取暖可以安装通风口,让炉子的废气排到室外,避免中*。尤其是老人、儿童在家的时候,更要做好预防工作。
(六)使用管道燃气加热的热水器一定安装在浴室的外部,因为浴室本来空气流动性不好,而且空间小,使用燃气热水器非常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
急救措施有哪些?
(一)应尽快让中*的病人离开中*环境,转移至户外开阔通风处,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二)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证中*的病人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三)中*的病人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四)神志不清的中*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五)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六)病情稳定后,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七)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急救有什么认识误区?
(一)冻一下就会醒?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二)臭渣子味就是煤气?事实上,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就不会中*,这也是错误的。(三)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煤气中*?科学证实,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要想预防中*,关键是门窗不要关得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保持透气良好。(四)煤气中*患者醒了就没事?煤医院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否则容易遗留并发症或后遗症。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重度中*患者一般需一两年才能完全治愈。
E
N
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