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病的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概述
作者:丁应龙
蹄对于奶牛来说是具有支持体重功能的重要器官,蹄部健康是奶牛高产的重要前提;当奶牛蹄部患病时不仅仅影响奶牛的正常活动,而且还造成奶牛的采食量降低,进而影响泌乳量和繁殖力,使奶牛的淘汰率升高;引起蹄病的因素很多,常包括营养、环境、管理、疾病、年龄、遗传等等原因;其中由于营养因素造成的瘤胃酸中*是近几年来造成奶牛蹄病的重要原因。
由于奶牛高产被迫提高奶牛日粮的营养浓度造成日粮结构不合理;由于习以为常的思想,影响了瘤胃酸中*和或蹄叶炎的准确判断,尤其是瘤胃酸中*在亚临床状态下往往不被注意,并造成蹄病预防的误判。这是因为经常被错误地认为造成蹄病的原因是由于粗料质量低下、环境管理不良等而造成的。进而影响了牛群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作者将根据管理牧场的经验对慢性瘤胃酸中*和隐性蹄叶炎进行阐述,并同时提出改进牧场管理和牛群健康的一些措施。
瘤胃酸中*是由于饲喂精料过多或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及缺少足够的有效纤维(短纤维饲料过多)而造成的;根据发病情况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酸中*可以很容易被发现,慢性瘤胃酸中*往往没有很好对待,这是因为慢性瘤胃酸中*的典型症状很难观察到。
但在生产中细心观察牛群并分析可以找到踪迹;其主要特征如下:
反刍减少,轻度腹泻,或有后肢踢腹
轻微流延、空口虚嚼、磨牙
食欲变化无常,食欲下降或周期性变化,剩草率波动明显
产奶效率下降
乳脂率下降,乳脂率与蛋白比倒挂
体重下降快,尽管提供足够的日粮能量,但膘情仍然较差
群淘汰率上升
瘤胃pH小于5.5(正常范围为5.9-6.5)
粪便PH异常
由于慢性酸中*的进一步发展造成蹄病、瘤胃角化不全、及肝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蹄病以慢性蹄叶炎多见。是由于瘤胃中酸的含量(尤其是乳酸)大量增加,导致瘤胃pH下降,这种生理变化扰乱了瘤胃的功能和微生物环境,对奶牛造成全身性影响;酸和组胺作用于蹄组织毛细血管,刺激局部神经促使蹄部蹄真皮层和角质层发生弥漫性炎症的发生引起蹄部疼痛、运动障碍或病程较长时造成蹄变形。
慢性蹄叶炎的一些症状如下:
蹄变形
蹄底出血、蹄底褪色
双蹄底、蹄踵腐烂
背壁凹陷或隆起
系部、球节下沉
拱背、僵直、消瘦(排除消化道疾病)等等
由于奶牛蹄部患病时不仅仅影响奶牛的正常活动,而且还造成奶牛的采食量降低,影响奶牛的泌乳量和繁殖力,使奶牛的淘汰率升高,给牛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降低损失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