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口感细腻爽滑,粗粮制作。
具体做法是:将玉米碎(苞米??子)洗净,置厨房内阴凉处,用冷水浸泡十数日(时限依室温而定),使其自然发酵。待微有酸味时,捞出清洗后,用水磨磨成糊状(俗称水面),再用布口袋控去适当的水分,之后取出放在阴凉处或者是团起来放在室外冷冻,以避免腐败变质。在食用时,锅内放清水烧开,待水烧开后,将成团的汤面放入锅里氽一下,等到表面呈半透明状时,捞出置于盆内,用勺子或筷子将面团打散,再用勺子取适量开水倒在汤面上,同时不断搅拌,使汤面更多地熟化,产生足够的粘度,搅拌均匀备用。
维持锅内的水沸腾,取适当大小一团汤面合在双手中间,双手十指用力内合,压在面团上,使其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夹在一个指缝内的汤套里。(汤套:是将一薄铁片剪成一个锐角的扇面,然后将其卷成的一喇叭状小铁筒。制成的汤套大约一寸半长,大头比手指略粗,小头比筷子略细,使用时大头朝手心方向,小头从指缝间穿出。)同时需要甩动双臂,使得汤面从汤套内蹿出后在空中被甩成弧线状,落到下面沸腾的开水锅里。挤一下,蹿出一条,需要避免甩到锅外面,也要锅内的面条堆积一处,粘连成团,如果成堆,及时用勺子搅开,等到面全挤完后煮上片刻,即可连汤盛起食用。如没有汤套,也可用手攥,让面从虎口挤出,只是这种条粗细不均。因为是用双手“攥”出来的,所以做这种食品的过程叫“攥汤子”。
10月5日,黑龙江9人在家中聚餐食物中*,已致8人死亡,1人仍在抢救。他们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而该食材已在冰箱冷冻1年。昨日,黑龙江方面传来消息: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事件。
此前,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排除人为投*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曲霉素中*。当时就有专家指出,也有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昨日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的检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猜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曲霉*素急性中*剂量非常大,要达到*曲霉*素急性中*的程度,需要食用霉变程度非常严重的食物才可能发生,而且*曲霉*素含量较高时会有明显的苦味,一般食用很难达到急性中*的程度。本次事件中此次中*,9人中*8人致死,为*曲霉*素急性中*的可能性不大。
在钟凯看来,发酵食品很容易导致米酵菌酸中*,食用该*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中*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椰*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加之储存条件不佳,椰*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极易发生中*。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素。
专家表示,食用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2至24小时会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如果出现了疑似米酵菌酸中*的情况,应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医院治疗。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医院观察、治疗。
专家提示,在生活中为了避免米酵菌酸中*,应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
而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奇怪的是,*曲霉*素它无处不在。几乎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之中都有它的“身影”。
保持警惕:这些物品是*曲霉菌滋生的温床,你家或许也有!
1、变质的五谷杂粮:
*曲霉*素经常藏在腐烂发霉的食物之中。我们常吃的大米、小米、豆类,特别是在高温的环境之中,简直是*曲霉*素的“栖息天堂”
2、久泡的木耳
木耳中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在长时间浸泡之后,就成了霉菌滋生的温床,因为充足的水分,有助于微生物的繁殖,从而产生了细菌*素,所以,在日常食用木耳的时候应该吃多少,泡多少。
3、腐烂的花生和玉米
一些淀粉含量低的食物,如玉米、花生、大米、豆类等,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之中很容易发霉,这就成了*曲霉*素的“生长乐园”。花生首当其冲被害,如果一袋子中有一颗花生发霉,其余的花生也要扔掉,因为*曲霉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这时候千万不要觉得浪费粮食,如果强吃中*,你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4、变质坚果
如果你吃坚果时变味了,比如开心果,察觉出有苦味,请立即吐出,因为这时候你吃的开心果就已经有发霉的趋势了,然后吐出以后,最好用水漱口。
5、腐烂的筷子和沾有砧板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筷子是最最容易滋生*曲霉素的物品之一,筷子一旦使用时间过长细菌的数量就越多。已经有变色甚至出现斑点的筷子,请尽快换掉,很有可能上面已经出现了*曲霉菌。
以上这些物品,食品是*曲霉素“光顾”最多的地方,大家平时要多多留意,另外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抵制”*曲霉素。
提醒:米酵菌酸主要藏在厨房的3种食物中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预防这类食物中*的发生,首先要了解哪种食物里面会含有这种*素,以及什么情况下这些食物会出现类似的*素。通常来说,米酵菌酸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种食物中:
1)谷物的发酵制品中,发酵玉米面、发酵糯小米、玉米淀粉、汤圆粉等等,当这类食物出现变质或储存时间过长,尽量不要再食用,以免酿成悲剧。
2)薯类制品等,比如米线、米粉、粉条、淀粉、肠粉、河粉、粿条等等,这类食物没能及时和正确地冷藏或者超出保质期,也容易导致食物中*出现。
3)变质的银耳、木耳,泡发时间过久的木耳等等。经常听到某某食用木耳中*的消息,其实引发黑木耳中*的"元凶"之一就是米酵菌酸,一旦食用过量,会出现头晕腹泻、恶心呕吐以及意识不清的情况。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类食物中*现象呢?
一般来说,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食物中*情况多跟处理方式不当或保存食物的方式不当有关。比如以黑木耳为例,泡发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1-2个小时即可,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泡发时间过长,很容易出现米酵菌酸,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那么该如何避免由米酵菌酸导致的食物中*情况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购买上面所说的食材时要去正规的商店或者超市,同时一定要注意保质期以及产品的质量。
其次,要注意食物储藏的方法,尽量不要将食物长时间放置在冰箱中,尽量做到现买现吃。一旦发现食材发潮变质,则不要无所顾忌地食用。一定要注意木耳等食物的泡发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出现可疑的症状,不要耽误及时就医。
再一次提醒大家,冰箱里的食物不要储存太长时间。冰箱并不是万能的,存储时间过长的食物依然会变质,很容易出现食物中*的情况,大家都要多加留意。
容易中*的食物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