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小静静(化名)夜间腹痛难忍、呼吸困难、精神反应差,深夜10点医院儿科,此时的她已处于休克、浅昏迷状态,情况已十分危急。值班医护立即展开相关检查,主任卢翠侠也匆忙赶来。详细了解患儿病情,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诊断,孩子这是Ⅰ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了。有了明确诊断,依据既定抢救方案,补液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胰岛素降血糖、抗感染....组合治疗有条不紊,一场凌晨急救战在儿科病房悄然打响。
小静静持续昏迷。匀速补液、降血糖、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等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医护的耐心、责任心与病魔的正面较量。
给药降血糖过慢会耽误小静静宝贵的抢救时间,过快则会引起脑水肿,从而带来更大的危险。为了给小静静最精准的有效抢救,医护人员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时刻不敢松懈,每小时进行一次血糖检测,并按照监测结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患儿病情逐渐减轻,46小时后小静静苏醒了,虽然是短暂的、间隔的醒来,依然使她父母及儿科全体医护长长松了一口气。72小时后,小静静病情明显好转,病情平稳下来,呼吸困难改善了、脱水纠正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可以正常进食了,也露出了懵懂的笑脸,转危为安。7天后顺利出院。经了解,小静静出院后按照医生阿姨的指导建议,并定期复诊,目前身体恢复良好。
在谈到这个病例时,卢翠侠主任也十分感慨:“医院工作了10年,小儿酮症酸中*也才遇到10余例”。据静静父母讲,静静一个月来常常觉得浑身没劲,总是口渴,喜欢喝水、喝饮料,尿也多,但人越来越瘦了。刚开始并没有把这些情况放在心上,直到静静出现恶心、腹痛才带她去就诊,在当地诊所多次按照“消化不良、积食”进行治疗,药也吃了、肠也灌了,症状并未见明显好转。这都是酮症酸中*巧妙伪装的症状致使医生误诊惹的祸。
那么,儿童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卢翠侠介绍说:“儿童期糖尿病以Ⅰ型糖尿病多见,占总发病率的90%以上4-6岁和10-14岁为多发病高峰期,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相比,起病更隐匿,因多饮、多尿不易被发觉,很快即可发生脱水和酸中*,多数糖尿病患儿就诊时即处于酮症酸中*状态,多表现为起病急、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长、呼气中带有酮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昏迷、抽搐等情况。甚至可能会因为严重电解质紊乱、脑水肿等危及生命,一些慢性并发症则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果患有糖尿病,既要保证营养,又要控制血糖,同时因为会有不可预知的行为以及饮食习惯,导致血糖波动,在临床的血糖管理中,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家长、医护人员的全力支持和细心照护,通过医患配合和治疗方案的严格执行,孩子的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延缓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控制疾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在孩子小时候应避免不当的喂养方式,不要过度给孩子补充营养,避免高油高盐高糖饮食。家长也要了解有关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先兆、预防、治疗等知识,在孩子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时,就应该引起重视。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要每年或者每半年进行一次血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卢翠侠
编辑
高铭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历史文章一图读懂如何防范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正确使用卫生厕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