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血症诊断治疗病例
TUhjnbcbe - 2020/11/5 10:10:00
肾小管酸中*、低钾血症诊断治疗

来源:丁香园作者:李青

患者,男,41岁,建筑民工,主因四肢瘫痪10余天,复发7小时入院。

患者10天前因为感冒在工地诊所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输了大约2小时液还没有输完就出现四肢无力,无法起身和活动,紧急送来我院急诊,查血钾1.67mmol/L,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急给静脉和口服补钾治疗,血钾正常后自行离院,拒绝住院治疗,此后未来院复查。

7小时前,自觉感冒未愈,又去那家诊所输液,此次用的是克林霉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用量不详。仍是输了大约2小时还没有输完就出现四肢无力,无法活动,但这一次更重,同时伴有恶心及胸闷,遂又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钾1.41mmol/L,急诊室给静脉及口服补钾治疗,病情好转收入住我科治疗。

患者自患病以来,无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无尿多、尿少等尿量的变化,精神饮食睡眠可,体重未见明显改变。既往体健,无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无遗传病家族史。体格检查:T、P、R、Bp正常,肌力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急诊血常规

白细胞9.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4%,中性粒细胞8.36×/L,血红蛋白g/L,血小板×/L;生化:钾1.41mmol/L,钠.3mmol/L,肌酐65.9μmol/L,尿素:3.5mmol/L,葡萄糖9.57mmol/L(随机),肌酸激酶同功酶7.4U/L。

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

PH7.,氢离子浓度:41.6nmol/L,氯:mmol/L(98~),钾3.4mmol/L,离子钙1.17mmol/L,阴离子间隙4.8mmol/L(8~16),乳酸1.8mmol/L,标准碱剩余-3.1mmol/L(-1.5~3);

尿常规

蛋白1+,尿糖2+;PH6.5,尿比重1.;CRP升高;

24h尿生化:24h尿钾70.02mmol/24h(25~);24h尿蛋白:0.g/24h(0.~0.);24h尿钙:0.06g/24h(0.1~0.3);24h尿素:23.1g/24h(12~20)。

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肝肾功能、血脂、心肌酶、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肾上腺CT、甲状腺彩超、心脏彩超、腹部彩超及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

诊断

肾小管酸中*,低钾血症。

治疗

补钾,纠正酸碱紊乱等对症治疗。

肾小管酸中*(RTA)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排泌氢离子障碍和/或近端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障碍所致的一组成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1)高氯性、正常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2)电解质紊乱;(3)骨病;(4)尿路症状。临床一般分为四型:

Ⅰ型肾小管酸中*

我国较常见,又称远端肾小管性酸中*,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泌氢能力下降,因而血液中氢离子潴留引起酸中*而尿偏碱性。由于泌H+障碍,Na+~H+交换减少,必然导致Na+~K+交换增加,大量K+、Na+被排出体外,造成低钾、低钠血症,病人由于长期处于酸中*状态,致使骨质脱钙,骨骼软化而变形,游离出的钙可导致肾钙化或尿路结石。

其特点为:(1)女性多见,多发病于20~40岁,亦可见于任何年龄;(2)典型的高氯性酸中*、伴低钾、钠血症;(3)早期可有多尿、烦渴、多饮颇似尿崩症;(4)尿pH>5.5;(5)高尿钙、肾结石和/或肾钙化;(6)严重的代谢性骨病,病理性骨折。

发生原因:原发性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继发性常见于:①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炎等;②与肾钙化有关的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中*等。③药物或中*性肾病:两性霉素B、镇痛药、锂、棉酚、粗制棉籽油、甲苯环己氨基磺酸盐等。④其他: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肾移植、高草酸尿症、麻风等。

治疗以消除原因、治疗原发病、纠正酸中*、补充钾盐为主。补钾宜用枸橼酸钾,最好不用氯化钾,以免加重高氯血症。

Ⅱ型肾小管酸中*

又称近端肾小管性酸中*,近端肾小管回吸收碳酸盐能力减退,致使大量碳酸盐离子进入远曲小管,超过其吸收能力,因而血碳酸盐减少,引起酸中*。常伴低血磷、低尿酸、氨基酸尿及肾性糖尿。输注碳酸氢钠后仍有血pH低,且尿排出大量重碳酸盐即可确诊。

临床特点:(1)多见于男性婴儿或儿童;(2)多尿、烦渴、遗尿,可出现低血钾、肌无力、骨软化、骨疏松等;(3)尿pH值可降至5.5以下;(4)有代谢性酸中*及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

原发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继发性多见于:药物、*物(四环素、庆大霉素、乙酰唑胺、对氨基苯磺酰胺、链佐星,镉、铅、铝、汞等)、多发性骨髓瘤、维生素D缺乏、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等。

治疗原则同Ⅰ型,但HCO3-丢失多,为纠正酸中*所需的碱性药物要更多一些。

Ⅲ型肾小管酸中*

近端及远端肾小管均有障碍,临床表现同Ⅰ型,但尿HCO3-丢失比Ⅰ型多,酸中*比前两型更严重。

Ⅳ型肾小管酸中*

为远端肾小管酸中*的一型,由于醛固酮缺乏或者肾小管对醛固酮作用失敏而使远端小管H+、K+排泌减少。常伴有高钾血症,血磷正常或略高,血钙、血钠均下降,可有多尿脱水,尿中重碳酸盐不多,尿pH>5.5,尿铵排泄减少,多见于肾盂肾炎及间质性肾炎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例。高钾及酸中*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有关,应补充氢皮质素及醛固酮类药物,同时纠正高钾血症及酸中*。

我们分析,该患者为药物导致的Ⅰ型肾小管酸中*。一般而言,肾小管功能能够完全恢复,对药物、*物导致的肾小管损伤,如及时消除病因,可不留后遗症。

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

来源MediEndo周讯

患者信息

胡某,男,23岁,学生,因口干、多饮、多尿半月,腹痛3天入院。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未诊治。3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腹痛,为持续性剑突下痛,急诊收入。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入院查体

T36.1℃,P次/分,R23次/分,BP90/60mmHg,身高cm,体重38kg,BMI.13.15kg/m2。神志清楚,精神差,查体合作。

体格检查

全身皮肤黏膜干燥,呼气无烂苹果味;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舟状腹,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剑下及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无叩击痛,肠鸣音3-4次/分。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随机血糖23.9mmol/L,急查血常规示WBC4.42×/L,RBC4.01×/L,HBg/L,尿常规示葡萄糖4+,蛋白质±,酮体3+,电解质示K+3.0mmol/L,Na+mmol/L,动脉血气分析示pH7.10。

糖化血红蛋白7.5%。糖尿病自身抗体示抗胰岛素自身抗体测定(IA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均阴性。剩余碱-20.6mmol/L,肝功示TP50.0g/L,ALB29.8g/L,血淀粉酶U/L,血脂示HDL0.73mmol/L,LDL3.14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

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

暴发性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

治疗

治疗上予大量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泵入,静脉补糖,抑酸保护胃黏膜,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治疗后患者精神状态较入院时明显好转,入院第2天日复查尿常规示尿酮转阴,血气分析基本恢复正常。入院第5天复查血电解质恢复正常。入院10天后血糖平稳,查标准馒头餐示血清FC-P<0.1nmol/L,2hC-P<0.17nmol/L。出院后给予门冬胰岛素3次加睡前地特胰岛素1次皮下注射降糖治疗。门诊随访血糖控制达标,继续随访中。

讨论

暴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急,其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可合并各种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若未能及时诊治,预后极差。

其诊断要点主要有:(1)患者多为成年人,男女患病率相当;(2)起病前两周内多有前驱感染症状,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病*感染相关;(3)病程极短,代谢紊乱极严重,糖尿病症状出现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即发展为酮症酸中*;(4)起病时血糖在30mmol/L以上,而HbA1c则<8.5%;(5)胰岛功能极差,空腹C肽pmol/L,餐后2hC肽<pmol/L;(6)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多为阴性;(7)伴有一定程度的胰酶增高,而胰腺超声无异常。

本患者系成年人,病程较短,并伴有严重的代谢紊乱,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出现半月发展为酮症酸中*,起病血糖23.9mmol/L,HbA1c为7.5%。糖尿病自身抗体均阴性,标准馒头餐示血清FC-P<0.1nmol/L,2hC-P<0.17nmol/L,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与此诊断要点相符。

当怀疑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时,应于24小时之内实施有效治疗方案。如酮症酸中*出现,应该立即开始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胰岛素,治疗原则与1A型糖尿病出现酮症酸中*相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静脉胰岛素补充,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具体治疗因个体化,一旦酮症酸中*纠正,急性期已过,改用多次注射胰岛素方案。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

1
查看完整版本: 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血症诊断治疗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