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3月,她一共发了2600条微博,所有的微博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妹妹把她的微博一条条复制下来,编成一个文档,发给已是作家的小姨帮忙修改。这部被她命名为《阴谋》的近32万字的长篇小说在小姨的修改和点评后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她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很精彩。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凤凰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市委书记钟利贵昨日在考察我市部分小康文明镇村时强调,要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小康文明镇村创建工作,积极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丛文景,市委秘书长余冬梅以及市有关部门领导随同考察。 初秋时节的渝钤乡村,凉风习习,禾苗碧绿,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钟利贵一行先后来到渝水区罗坊镇李家村,姚圩镇湖东村、敖花园村、谢家村、捐山村,分宜县分宜镇下院村、水北村、坝田村,考察这里的小康文明镇村建设情况。每到一处,钟利贵均进村入户,看村庄建设,与村民交谈,深入了解村建及村民的所思所想。李家村曾经是有名的穷山村,自去年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以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跃成为全市脱贫致富先进村、文明村和小康村。目前全村50户村民已有44户迁入了宽敞明亮的三层小楼,各项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钟利贵在这里仔细查看了新建的活动中心,并认真询问村负责人有关情况。他指出,要科学调度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着力解决村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村级班子要加强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带领群众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使村民过得更加舒心。姚圩镇湖东村、敖花园村和谢家村,同属姚圩生态小康文明村群,是连片建设的小康文明村。来到这里,看到楼房齐整、道路平坦、公园精致、绿树成荫,钟利贵非常高兴。他信步走入村民傅水香、谢小林、谢清华家中,询问大家的经济收入与家庭生活情况。当听到村民们都对小康文明镇村建设工作连声夸好时,钟利贵点头说道,姚圩镇的小康文明镇村建设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当前要根据镇里在外打工人员多的实际,将学校办好,教育好留在村里的孩子们,使他们的父母无后顾之忧;要搞好社会治安,营造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使外出打工者的土地有人耕种,确保粮食生产稳定。捐山村属姚圩镇第二代小康文明村,这里的50户村民有超过60%搬进新居,去年人均收入达5000元。刚走进村庄,钟利贵一行就遇见了77岁的村民邹柳香。老人笑呵呵地与大家打招呼,钟利贵停下脚步,亲热地询问道:“老人家,你家有几个人啊?”“家里的房子大吗?”“你觉得房前的花圃该种树还是该种菜呢?”……老人一一作答后,指着花圃用肯定的语气说:“当然是种树了,种树好。”听到这里,钟利贵笑了起来。在与村负责人交谈中,听说这个村通过成立由村里5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的理事会,使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钟利贵指出,要使创建工作取得成功,就是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只有他们自己有了强烈的愿望,才会对创建成果感到满意。 来到分宜县分宜镇下院村,钟利贵一行考察了正在建设的村老年公寓。这个公寓是通过村里给予一定补贴,为村中21位困难老人兴建的。钟利贵在这里与65岁的袁余安老人进行交谈,了解老人的想法,当听到老人对老年公寓表示满意时,他指出,在进行小康文明镇村创建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一些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应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随后,钟利贵来到水北村,看到这里新建的整齐排列、造型新颖的小康楼时,一边连连点头,一边走入*员万双发家中,查看房屋的户型结构和陈设。他说,水北村的规划建设特色鲜明,层次感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希望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使更多的农户早日迁入新居。坝田村是分宜县小康文明示范村,这里的村建主体工程自2003年底基本完工后,又投入了20余万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精神文明创建,整个村庄可谓文明和谐、焕然一新。钟利贵对这个村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表示赞许。 考察期间,钟利贵指出,我市小康文明镇村创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群众满意度高,来之不易。要使此项工作深入开展,就需要我们各级组织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高度将其抓紧抓好。要在创建中努力研究科学的方式方法,认识到创建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从而积极发动、组织、依靠群众,充分调动起大家的创建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结合农村的特点,抓住下半年这样的*金季节不失时机地开展创建活动;要做好典型引路工作,通过宣传推广创建典型,使广大农村群众认识到创建对其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并从中受到激励与鼓舞;要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注重规划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要从实际出发,在创建中讲求实效,避免无谓的浪费和不适宜农村现实情况的改造;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农村群众的不同情况开展创建工作,防止在操作中引发社会矛盾,真正将好事办好;要加强管理,使建设好的小康文明镇村面貌得到保持,使农村群众长久享受到创建的成果。 钟利贵强调,我市的小康文明镇村建设基础好、规模大,各乡镇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广大农村群众有着迫切的改造愿望,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此项工作的有利条件。在今后的创建中,各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引导力度,使小康文明镇村创建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使新余的农村居民有一个更加舒适、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