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的到来,对家长们来说,本来是陪伴孩子难得的时间。但是近来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自放假起就开始了手机不离眼、抖音刷不停的模式,预期的亲子相处时间几乎为零。
刷抖音中毒几乎成现在青少年群体常态,更是当代家长们的一块心病。
《现代快报》曾刊发一条报道,家住无锡市惠山区的小学生洋洋,常常定凌晨三四点钟的闹钟起床,偷拿父母的手机看抖音,自沉迷抖音后,成绩一落千丈,后来因为不堪忍受父母的劝诫和教育,产生极强的叛逆心理,偷拿父母手机后离家出走。
随着营收压力日益增长,为抓取用户时间、留住存量,维持高热度,抖音采取粗放式审核和监管机制,大肆推荐分发低俗、洗脑式视频,短期内刺激观看者脑中多巴胺,使用户精神成瘾,沉迷于每天刷刷刷。
抖音堪比青少年精神鸦片一说,绝不是危言耸听。
低俗、恶搞内容的泛滥,是对孩子们的最大荼毒。每天对着屏幕傻笑,视力下降只是表面,更严重的是,被其中散播的不良价值观影响,过度沉溺虚拟快乐,逐渐丧失对现实世界的兴趣,带来的感知力、审美能力、求知欲的泯灭,是青少年成长路上最大绊脚石。
青少年尚缺乏辨识能力,而抖音上纷繁复杂的内容对他们而言都过于成熟和浮躁,放眼望去,清一色的小哥哥、小姐姐,晒豪车炫富、矫揉造作、鼓吹知识无用、甚至性暗示的内容不在少数。
不少孩子模仿着抖音上的网红,小小年纪便开始了化妆、纹身、展露自己的身体,俨然一副社会人模样,稚嫩的脸庞却难有青春的朝气,实则是对青少年心智的最大伤害。
去年央视新闻报道了一则新闻,短视频平台出现不少未成年妈妈,经常在网上晒自己和小孩的照片,以博取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