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见证抗疫急诊科里的定海神针李树生
TUhjnbcbe - 2024/12/18 18:07:00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百度百家号湖北中心打造《见证·逆行者》全新系列专访栏目,着眼抗疫一线的工作者,探寻他们疫情后的心理状态、生活状况,一同见证平凡下的伟大。04:53RECOMMEND相关阅读:时间回到年元月,寂静的武汉街道上,空无一人,只听得见风声。而在医院病房里,医护坚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不分昼夜。作为武汉收治重医院,医院在疫情发生后改造中法新城、光谷两个院区,开放张床位用于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在这个抗疫战场的要塞里,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临危受命,带领团队接管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ICU病区,他是这座要塞公认的定海神针。//////////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谁也不会料到,武汉会在年初遭遇一场疫情的爆发。病人增长的速度快,对未知的病毒的恐慌,使所有发热医院。单靠发热门诊承担不了所有的医疗工作,急需急诊科及其他专科的医生支援。“因为人手调配问题,我当时简直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时候,李树生主任及时协调其他专科调拨人力支援门诊。在我看来,就没有他搞不定的事情。”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严丽就是第一批支援发热门诊的医生,经历了早期每天连轴转。随后,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人员紧张问题得以解决。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防疫的重心转为“针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多集中在50至60岁以上,有基础病史,并出现多器官的功能障碍问题,比如肺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救治难度非常大,病情危急。从各个专科协调来支援的医生,本不是学习的重症医学专业,没有处理过重症患者。虽然都想为抢救急危重患者提供人工肺支持(ECMO),但熟悉ECMO设备的人太少。(注:ECMO属于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需要专业的团队实力、合作和管理。)对于李树生来说,既想完成好医疗工作,又要确保医疗人员的安全。隔离病房里,各个岗位都是高危。只要医护人员有个头疼脑热,李树生就几天都睡不好觉。他说:“我今年50多岁了,看到这些年轻的医护人员,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我作为科主任必须得保护好他们。”抗疫期间,李树生总在每天早上的七点多钟,坐在隔离病房的换衣室,看着一群模样20出头的年轻人,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换上不写名字分不清谁是谁的防护服,像战士一样,义无反顾的走进隔离病房。同时,另外一波换班的医护就隔离病房走出来,把防护服一脱,又重新变回孩子。李树生自认不太容易感动,但每次看到这个场面,就忍不住热泪盈眶。//////////又上战场再挑重担24小时×天oncall早上8点穿好防护服进仓,上午11点主持全院危重患者病例讨论调整治疗方案,12点半吃碗盒饭,下午再组织一线医生及时调整医嘱,夜晚收到呼叫紧急前来会诊……这就是李树生抗疫期间的日常。对于抗疫期间的工作,他从没有崩溃的时候。早在年非典时,作为教育部在全国抽调的7名医学专家之一,李树生就被派遣到北京,参与到给各高校普及防治知识工作。长期参与湖北省应急处置医疗工作,面对大型车祸、药物中毒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李树生都在现场。与死神的搏斗,他经历得太多,也就越发冷静。武汉于1月23日封城,在此之前,李树生就参与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肺炎诊疗快速指南》,供全省临床诊治参考。从元旦至3月5日,医院急诊科共接诊患者00余例,转运新冠危重症患者余例。就在这一天,李树生获得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雨已经停了但下暴雨造成的痕迹还在为了抗击疫情,有医护倒下。医院急诊科医生陆俊,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易凡等都是他的病人。对于每一个送到ICU的医生,李树生非常关心。“有限的医疗资源、医护人员透支的体力、陌生疾病的未知,是造成了前期医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李树生总结道。患者对李树生的评价很高,有人称他妙手回春,有人赞他态度好,有问必答。他也很享受在医疗过程中与患者的交流:“医患关系平时紧张,受到很多因素的印象。其实医护关系很纯粹,医生和患者是纯粹的救治关系。”原本肺部功能严重受损的刘先生,是成功脱离ECMO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位,经过与病毒67天的纠缠后,成功康复出院。“你能不能把口罩摘下来,让我看看你长什么样?”刘先生这样对医护人员说,医院最后想做的事。摘下口罩,对于现在的李树生来说,也是他最大的心愿。口罩是表象,深层却反应大家内心的恐惧害怕。在他看来,心理干预是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比身体康复更重要。李树生说:“什么时候,在武汉大家都不带口罩了,就好了!”她是承载白衣天使的摆渡人,她是运输希望的红细胞,她是疫情期间的巾帼英雄。她就是H87线路公交驾驶员王金兰,9月25日18:00,百度APP
1
查看完整版本: 见证抗疫急诊科里的定海神针李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