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陈发清通讯员严子惠陈凤萍
春雨绵绵,各种野生蘑菇破土而出,大量生长。深圳郊野公园里常见,华南地区最有名的毒蘑菇——白毒伞,开始现身。这个戴白帽,穿白靴,扎白裙的“小菇凉”可不好惹,深圳往年就曾有因为误食“白毒伞”或其他毒蘑菇而中毒的人。为有效遏制和防范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4月1日,“玩转科普·疾控的那些事儿”——珍爱生命·禁采勿食毒蘑菇大型科普活动在宝安区凤凰山广场举办。
该活动由深圳市宝安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健康局主办,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卫生服务福永分中心协办,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给宝安“跨越发展年”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宝安疾控潜心打造特色健康教育品牌项目,以形式新颖的真人秀游戏承载疾病防控科普知识,推出“玩转科普·疾控的那些事儿”系列疾病防控主题科普宣传线下活动,增加疾病科普知识传播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让科普活起来,动起来,潜移默化提升市民健康意识。本次“珍爱生命·禁采勿食毒蘑菇”主题活动,为“玩转科普·疾控的那些事儿”系列活动首发,后续将结合主题卫生宣传日陆续推出免疫规划、营养健康、食品卫生、传染病防制等主题的专场活动。
周末去凤凰山踏青游玩,锻炼身体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路过凤凰山广场时,纷纷驻足观看。宝安疾控别出心裁地将怀旧经典游戏超级玛丽,融合到“珍爱生命·禁采勿食毒蘑菇”真人比拼活动当中。如果说到超级玛丽,玩家们最早的印象自然就是当年红白机上,一个头戴红帽的水管工踩着蘑菇摘旗夺金币并营救公主的故事。本次活动采用了大型地贴跑道,将超级玛丽游戏平面化,参与游戏的市民首先要通过“疾控小课堂”展板区学习,宝安疾控专家为大家讲解华南地区常见的毒蘑菇科普知识,告诉市民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让禁采勿食毒蘑菇的健康安全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按照真人赛道+盲盒的游戏机制,参与者将化身超级马里奥,肩抗布袋,头戴道具帽,开始一场寻找毒蘑菇的活动比拼,通过游戏过程巩固所学的健康科普知识,让这些知识牢记于心。
预防毒蘑菇中毒,一直是宝安疾控每年的重点工作。针对每年都会出现的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宝安疾控每年都会多种形式进行预防毒蘑菇中毒健康科普宣传。而活动现场所在地凤凰山森林公园,正是华南地区有名的毒蘑菇白毒伞(致命鹅膏)的生长地。白毒伞,以岭南毒王之称闻名“蘑”界。仅50克的白毒伞菌体的毒素含量,就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白毒伞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常与藜蒴树伴生,郊野公园、路边绿化带较为常见。该种生长的时间为每年2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在“回南天”后,并伴随“回南天”到来的时间差异有所变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号称“蘑界”头号毒王!
误食白毒伞不会马上出现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为6—12个小时,最长甚至达到24个小时,患者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炎症状,此后会进入一个“假愈期”,如不及时救治,就会进入肝损害期,出现严重的肝衰竭,最后可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目前,白毒伞中毒在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采取及时催吐、洗胃、及对症治疗等方法救治患者。因此“禁采误食毒蘑菇”宣传,可以说是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常态化工作。
今年,宝安疾控更是在凤凰山上白毒伞易出现地增加了宣传点位,普及白毒伞的形态特点和中毒的预防及救治常识,让“路边毒蘑菇不能采”这句话扎根市民心中,从而达到杜绝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活动目标。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王舟表示:我国毒蘑菇种类繁多,形态与颜色多种多样,单靠形态特征辨别是不够的,特别是有些有毒种类与无毒种类非常相似,非专业人士难以区分。民间以“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有毒”、“煮熟后银针试毒变黑有毒”等方法鉴别,是不可靠的。科学的鉴定方法是要对蘑菇的形态、生态、显微、DNA等特征才可以准确鉴定。所以市民千万不要去采集野生蘑菇,避免误食毒蘑菇引发食物中毒。
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专家陈凤萍表示:宝安疾控公共卫生团队已多年对宝安区白毒伞生长区域进行监测,多次前往白毒伞常见地实地勘查,并联合各部门在白毒伞生长季采取全媒体科普教育宣传与现场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向市民普及毒蘑菇的危害,多措并举预防中毒事件发生。同时也请公园管理处等相关部门配合行动,定期铲除行人游客活动区域内的毒蘑菇,并在毒蘑菇生长区域设立警戒标识,全力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