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
上周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了临床较为常见的“羊水过多”问题之上,面对有过不良妊娠史,又再度因“羊水过多”而就诊的孕妇,(详情可戳→案例竞猜
“重度羊水过多”再次出现,究竟要不要命?),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寻找真凶之路已经开始……
今天我们就来复盘一下这场来自五年前的“断案”之路。文末还有中奖名单不要错过哦~
案例摘要
女,28岁,单胎,孕24+1周就诊。
超声结果
胎儿Ⅲ级畸形筛查超声显示:羊水过多,AVF9.6cm,AVI30.1。
第一胎孕26+4周曾因“羊水过多(AFV14.4cm,AFI47.4cm),胎膜早破,胎儿鼻骨发育不良”终止妊娠(胎儿染色体及芯片未见异常)。
夫妻双方无类似家族史。
案例复盘·明确病因
第一步:病因排查
“羊水过多”作为临床常见的软指标异常问题,临床医生首先采用了排除法进行了病因排查,然而却一无所获。
·胎儿畸形:胎儿三级超声畸形筛查仅羊水过多,无其他结构异常,孕24+2周羊水送染色体核型检测;
·多胎妊娠:单胎
·胎盘脐带病变:超声初步排除
·妊娠合并症:OGTT正常,Torch(-),血型ORH+,血常规无异常,无其他母体合并症
就此,临床只能将其暂定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羊水过多”。
第二步:常规诊疗
因“羊水过多”在临床较为常见,多数在孕晚期可自行消失,且该孕妇的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临床医生只能暂时进行羊水减量的常规诊疗并等待核型检测结果。
诊疗过程·羊水指数(cm)
第三步:继续查找病因
随后核型检测结果出炉未见异常,但在诊疗过程中经过三次羊水减量后,该孕妇的羊水指数反复增多且依旧偏高。临床医生在结合了其不良妊娠史后,凭其临床经验初步怀疑是因胎儿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导致尿量增多的遗传代谢病。
虽然此时该孕妇尚未出现其他指标异常,但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医生建议进行羊水基因检测。
基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在与孕妇沟通后,孕30+6周送二代测序肾病panel检测,同时持续性观察该孕妇的产前指征。
诊疗过程·羊水指数(cm)
在等待测序结果的过程中,该孕妇出现了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异常表型。
第四步:查明“真凶”
孕37+3周检测结果报告显示,胎儿KCNJ1基因有2个杂合突变。
DNA检测结果
随后,对孕妇夫妻进行家系验证并进行一代测序核实,查明:c.delA(来自父亲)及c.CT(来自母亲)。
KCNJ1基因c.CT杂合突变
KCNJ1基因c.delA杂合突变
就此,真相终于水落石出,确诊胎儿为KCNJ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巴特综合征(Barttersyndrome)患者。
巴特综合征
·Barttersyndrome(BS)是指一组临床以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为特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发病率1.2/万。
·共同特点: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肾性钠丢失,多尿,高醛固酮血症、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低或正常血压。
·I,II,IV,V型胎儿期发病,有严重的产前症状:羊水过多、FGR、早产等。
·治疗:无法治愈,纠正电解质失衡,支持对症。
·出生后表现:低体重,嗜睡、喂养困难。
案例后续
临床医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内分泌科、儿科等全科会诊后,对该孕妇进行了遗传咨询服务。
最终,结合孕妇及家属本人的强烈要求,在孕38周终止妊娠:男胎,体重2.05kg,身长47cm,外观无畸形。
专家点评
田矛教授
广医院
这是产前诊断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临床医生面对“羊水过多”这种产前极其常见的情况,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抽丝剥茧、层层排查并凭借丰富的经验最终明确了病因,整个过程都很有价值并且给孕妇之后的生育提供了指导帮助。同时这个案例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羊水过多为非典型性表型,其背后的原因相对复杂,尤其面对“特发性羊水过多”时,除了要做全面的超声评估及常规的排查之外,一定要详细评估病史和家族史,排查胎儿染色体或遗传基因的异常;此案例虽然依靠医生丰富的经验及精准的判断找到了病因,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导致序贯式检测的诊断周期过长,一定程度上给孕妇及家属带来了心理压力并增加了孕期风险,建议WES+CNV-seq同时检测,缩短诊断周期,提高诊断效能;通过该案例也能看到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可能增加新的异常表型。WES为表型驱动型检测,临床需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