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 不惧“海鸥”——记迎战台风的海南气象工作者
9月12日,星期五,即将到来的周末让人心情愉悦,而海南省气象局内的气氛却有点紧张。
“你们赶紧把台风消息发布出去。”12日下午,今年第15号台风“海鸥”(台风级)生成,海南省气象台早在“海鸥”还是个热带云团时,便预报“将给海南省带来明显影响”。海南省各级气象部门厉兵秣马,全力以赴,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
9月16日9时40分,“海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准确的预报预警为海南争取了近4天的准备时间。
海口:狂风里放探空气球
9月16日一大早,呼呼的风声在“狂妄”地宣布“海鸥”即将到访琼岛。“来,我们准备。”快到该放气球的时间,海口市气象局高空站站长陈海深呼吸了一下气,拿起早已灌好气的氢气球,准备和两名同事一起出去放,另一名同事负责雷达监测。
屋外风雨呼呼大作,手中的庞然大物最“喜欢”的就是随风摆动。“不能让娇贵的氢气球碰门而破,也不能让它拖着我们跑,必须在7时15分之前在规定的地点把氢气球放飞……”陈海和同事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手中的氢气球上,“一、二、三,走。”三个人小心翼翼、互相搀扶着拿稳氢气球一点点地往外挪。
事后,笔者问他们当时有什么感想,他们相互看了一眼,笑了笑说道:“当时只知道扶好氢气球往放球点走,别的什么想法都没有。就像你们女生练瑜伽,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气球上,回来之后我们才意识到全身都湿透了。”
监测数据显示,9月16日6时至7时,海口最大风速达11.5米/秒,瞬时极大风速达20.1米/秒。这样的风力足以将树枝吹断,陈海和同事顶着大风成功完成高空放球;而测得的高空观测数据,对准确预报预测“海鸥”动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文昌:台风眼区内抢修
“文昌出太阳啦。”朋友圈里的一张照片,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海鸥”登陆翁田后,处于台风眼区的文昌风和日丽。
一边,在微博上,“海南省气象局”账号正在向公众科普:“这个"好天气"是短暂的,此时出门很危险!”
另一边,在文昌市气象局内,技术保障室的张东煌、梁华、潘孝龙却拿着设备往外跑。原来是接到海南省气象局应急办打来的电话,他们需要赶在台风眼区移走之前,把出现故障的雨量传感器和风传感器抢修好,避免在大风大雨的时候抢修不安全。
而9月15日下午,文昌市气象局防雷中心的汪海洋和*梁鹏却出去干了件“危险事”。“15日的晚上,海上已经开始打雷了,但还没下雨。我们就坐着船摇摇晃晃地干活。”原来,在“海鸥”登陆前一天,这两个人协助边防官兵一起转移在文昌市清澜码头回港避风的渔民。
冒着风雨去施放气球,顶着雷电去转移渔民……这些只是众多海南气象工作者迎战“海鸥”的缩影。“海鸥”对海南的风雨影响已逐渐消失,但台风还会来,海南气象工作者将一如既往地坚守迎战。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4年9月19日二版 责任: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