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000000005克即可致命,多地疾控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近日


  多地疾控、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紧急提醒


  肉毒毒素中毒


  0.克即可致命


  如果发现可疑相关症状


  不可拖延时间,应立即就医


  


  


  


  


  仅今年7月


  广东省就发生了两起


  疑似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日前


  广东省疾控中心紧急提醒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和腌制食品


  往往是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元凶”


  这类食物易引起肉毒毒素中毒


  近年来


  自制发酵的食品


  越来越受大众喜爱


  “纯天然、零添加”的同时


  还富有动手的乐趣


  网上还有很多自制的私房菜保姆级教程


  请注意!


  这类自制发酵食品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


  


  据光明网报道,年7月3日,广东东莞的小花(化名)因为吃了自家腌制的泡菜,和妈妈同时出现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胸闷气促的症状,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7月7日,经当地疾控中心检验,她们的呕吐物及自制泡菜坛中检出“肉毒杆菌”。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介绍,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状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是目前最剧烈的神经毒素。肉毒毒素中毒病死率可达35%,少量肉毒毒素即可致死。


  据了解,这次检出肉毒杆菌的泡菜坛已使用长达6年,家人定期向坛中添加蔬菜(豆角、叶菜、辣椒、萝卜等)、食盐然后密封浸泡。坛子里的“酸汤”从不更换,泡发的酸菜直接食用。


  经抗感染、调整肠内营养、结合针灸、肢体被动运动等康复理疗,母女俩于7月27日转出ICU。


  肉毒梭状杆菌的肉毒毒素,到底有多毒?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杆菌在厌氧环境下


  产生的毒素


  其毒性是氰化物的倍


  50纳克肉毒毒素可致命


  进入人体的途径包含三种:


  1、食源性,也就是通过食物。


  2、通过伤口或者呼吸道。


  3、医源性,比如美容整形中过量使用肉毒毒素。


  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物包括:


  1、既往调查发现,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和腌制食品,往往是引起中毒的“元凶”:如腌肉、腊肉、泡菜、豆豉、豆瓣酱、腐乳、臭豆腐。


  2、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瓶装食品和冷藏食品。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贾琼


  3、对于小宝宝而言,蜂蜜也是肉毒毒素中毒的危险因素。


  这是因为,蜜蜂在采集花粉酿蜜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把被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导致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梭菌及其芽孢。一岁以内宝宝的肠道屏障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不能抑制肉毒梭菌的繁殖,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给他们喂食蜂蜜。


  肉毒梭菌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肉毒梭菌中毒与一般食物中毒不同,它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并不明显,而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初期主要表现为头晕、颈部无力、抬头困难等,继之四肢麻木、舌头发硬;随即出现各种肌群麻痹,眼睑下垂、视物模糊、闭眼无力、睁眼困难。


  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张嘴、咀嚼、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楚、声音嘶哑或者失声、咽干,感觉咽喉部发紧、流口水。甚至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肢体瘫痪,但患者意识始终都清醒。


  所以一旦怀疑发生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医院就诊。


  肉毒中毒如何预防?


  肉毒毒素毒性虽然很强,但它也有很明显的弱点:怕热。肉毒毒素在高温环境里很不稳定,通常只要在75~85℃加热30分钟,或者℃加热10分钟就可以将它们破坏。


  日常预防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可以从以下5点下手:


  1.不吃生食,重点是不吃生的动物性食品和水生植物。比如生鱼片、醉虾、醉蟹,生的荸荠、莲藕、菱角等。不吃生食不仅能预防肉毒杆菌中毒,还能预防其他致病菌以及寄生虫感染。


  2.可生吃的蔬果一定要去除表面的泥土和可能残留的粪便,彻底清洗干净后食用。需要做熟的食物,要彻底加热破坏毒素,避免食物中毒。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贾琼


  3.做好的食物如果吃不完要密封冷藏,不要在室温条件下暴露过久,避免被肉毒杆菌污染。同时,低温条件下也能预防肉毒毒素的产生。


  4.使用砧板要生熟分开,避免食物之间出现交叉感染。


  5.自己做发酵食品或腌制品的时候,要注意环境和容器的卫生,原料要彻底蒸煮或处理干净。可预先将需要用到的容器置于℃的沸水中,并持续煮沸10~20分钟。


  虽然肉毒杆菌引起的中毒生活中并不是很常见,但一旦发生却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损伤,严重还可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中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最好不要自制发酵食品或腌制食物,可直接在正规厂家购买,相对较为安全。


  来源:小康头条
  责编:田苑淯颖


  审核:周经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