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气中*概述
煤气中*即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家庭中煤气中*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二、煤气中*原因
1、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会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
2、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
3、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4、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
5、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
6、自制土暖气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
7、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
三、煤气中*的症状
煤气中*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时间的长短,常分三型:
1、轻型:中*时间短,表现为中*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中*时间稍长,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昏迷等症状,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3、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特别是在夜间睡眠中引起中*,日上三竿才被发觉,此时多已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呈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死,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呆、瘫痪,丧失工作、生活能力。
四、煤气中*的后遗症
煤气中*的后遗症一般表现为视力、记忆力、听力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症状。中、重度中*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脑在缺氧的状态下脑神经细胞大量死亡,经过治疗,仍有部分脑细胞处于休眼状态,使神经功能出现不能正常工作。
预防煤气中*
煤气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燃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要经常检查煤气使用情况,预防煤气中*。
1、要经常检查煤气是否有泄漏,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正确使用燃气灶;做完饭后要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严。
2、冬天最好不要用煤炉取暖,使用煤炉时要注意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注意空气流通。
3、热水器最好不要建在浴室之内,经常检查管道是不完整,避免管道破裂有煤气溢出。
4、屋内有煤气味时,要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要使用明火或能引起火花的物品。
5、使用煤气要配煤气专用的管线,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代替煤气专用管线,这样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而且要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管道。
五、关于煤气中*的误区
我们经常说煤气中*,经常讲预防,但煤气中*还是时有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煤气的认识还不够。以下介绍几个关于煤气中*时的几点误区。
误区一,只有烧煤会引起煤气中*
煤气是从煤中提取的一种气体,凡是僻有碳类物质的,如汽油、煤油、木炭等,在缺氧不能完全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因此都能引起煤气中*。
误区二,用湿煤封火或放一盆水能预防煤气中*。
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而且水分和煤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叫水煤气的混合气体,水煤气内有大量一氧化碳,且比重大,很容易扩散。这种做法不仅不能预防煤所中*,甚至在某些时候能造成煤气中*。
误区三,装设烟筒就不会煤气中*。
烟筒的确可以排出有害气体,但烟微排烟久了以后就沉积大量烟灰,不及时清理烟灰会堵塞烟道,这时有害气体无法排出,大部分扩散在室内,也会发生煤气中*。
误区四,装上风斗就不会引起煤气中*。
很多人家风斗安装得不合理,造成通风不畅也容易引起煤气中*。
误区五,门窗上有缝隙不会引起煤气中*。
因为空气的比重比煤气大,狭小的缝障根本不能排出煤气,煤气不容易向室外扩散。
误区六,烧液化石油气不会引起煤气中*。
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如果灶具漏气,易在低处聚集,吸进体内也会发生煤气中*。
误区七,喝醋能救中*病人。
向煤气中*的病人灌醋没有科学道理,对于已经昏迷的病人,还容易呛入病人肺内,使病人无法呼吸,加重病情,造成病人死亡。
误区八,气味能判断出是否中*。
一般认为有呛鼻的气味就是有煤气的味道,其实这是错误的,造成煤气中*的主要原因是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而刺鼻的气味并不是一氧化碳的味道,而是煤所中硫醇的气味。
六、煤气中*处理上的误区
煤气中*许多人都不陌生,但对煤气中*后如何处理却存在种种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不当的做法导致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1、寒冷刺激能解煤气中*
某村一位母亲发现自己的两个孩子煤气中*,这位母亲将其中一个从屋中拉出来,并用冷水泼在孩子身上。当她想拉第二个孩子时,救护车已经赶到,儿子因缺氧加寒冷刺激,呼吸停止,已经死亡了。另外一个孩子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某村有一家夫妻二人,冬天升煤炉取暖,因通风不畅导致煤气中*。被人救出后两人都有呼吸,但未加任何保暖措施。抬出时两人都有呼吸,待救护车来到时其中一个已经死亡,另一人严重缺氧导致心脑肾多脏器损伤,几天以后死亡。
小提示:寒冷刺激能使缺氧加重,更能导致末梢环障碍,导致休克和死亡。因此,煤气中*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并拨打急救电话。
2、擅自出院
有一位煤气中*患者深度昏迷。经医院抢救患者转危为安,患者自己认为已经痊愈不听医生劝阻坚持要求出院。出院后不久这位患者开始头疼、头晕,记忆力严重减通,后来还出现了喜怒无常、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精神症状。
小提示:煤气中*患者必须经医生指导治疗痊愈后才能出院。
3、白菜叶和水能解煤气中*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无色无味。有人认为在火炉上放些白菜叶、橘子皮之类的东西,或在室内放一盆凉水,可以预防煤气中发生,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要想预防中*,关键是室内要经常换气通风,经常检查燃气具阀门是否关好,管道是否破裂。用煤炉取暖要检查烟囱是否透气良好。
小提示:白菜叶之类不能与一氧化碳起任何化学反应,而且一氧化碳也不溶于水。这些东西根本不能解*,也不能预防煤气中*的发生。
煤气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处理不当。正确的方法可以减少煤气中*给自己或他们带来的危害,防止造成大的损失。
七、儿童煤气中*的救治
儿童下处于成长期和认知期,对存在的危险认识能力不够,不能够判断可能出现的危险,在危险来临时也不可能保护自己。因此更容易受到煤气中*的危害。一旦出现危险,需要大人用正确的方法来避免儿童受到更大的伤害。那么,在煤气中*后应如何处理才能使儿童不受到更大的伤害呢?
1、应迅速脱离中*环境
让儿童吸入新鲜空气,而且要注意保暖。中*症状较轻的,喝些热浓茶可以抑制恶心、减轻头痛,头痛者可给服去痛片,1-2小时即可恢复。症状严重的,恶心、呕吐不止,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者,医院抢救,最好送到医院。
2、应迅速进行治疗
拖延时间较长,患儿的大脑就会受到损伤。要清除患儿口中的呕吐物或痰液,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出来的东西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如果患儿呼吸困难可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可在现场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八、青少年煤气安全自救
当前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子女,尤其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安全意识差,不懂得自我保护,往往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手足无措,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而煤气、电和火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几样东西,也是最容易出危险的。
小红是某学校的学生。暑假里的一天,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她独自在家看家。中午小红用燃气灶给自己煮一碗面,下午的时候小红开始感觉到头晕,进而感觉到意识模糊。原来是燃气灶的开关没有关好,导致煤气泄漏,而且小红已经煤气中*了!在这种情况下,小红应该怎么办呢?
1、马上离开中*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让流通空气,但是不要使用排油烟机等家用电器。
2、脱离中*环境后,尽量不要活动,因为活动会增加对氧的消耗量,而且活动会加重心、肺负担。最好是安静休息等待救助。
3、如果自己身边有小伙伴或者弟弟、妹妹出现昏迷不醒、皮肤呈樱桃红或脸色苍白的症状时,你尽量将他们移出中*环境到空气新鲜的地方,随后将其领扣、领带、皮带解开,使之能够舒畅地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4、马上通知大人,并尽快给急救中心打电话呼叫救护车,医院。千万不要在有煤气的室内打电话或手机,避免引起燃烧爆炸。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电话号码是.
5、青少年缺乏处理事件的经验,中*之后不要盲目地吃药,不论是给自己,还是同伴。你应该向大人呼救,让大人帮助你,这是解救自己或同伴的最好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