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体温高达415福州有人被热进医 [复制链接]

1#

N海都全媒体记者吴臻

近日,高温持续

福建各地的小伙伴们实力演绎

“晒成煎锅,烤成肉串”

“闷成蒸笼,热成肉龙”

……

“热死了热死了”

也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别大意!

真有市民被“热”医院

体温高达41.5℃

福州一工人多脏器衰竭

近期,医院急诊科

就收治了10多例因为中暑被送医的患者。

最高峰时,

该院一天就收治了4名

被确诊为热射病的患者。

“6月24日下午,我们就接诊了一名被工友送来的中暑患者。”医院重症医学科刘才俊医生告诉记者,患者老张是一名铁架搭建工人,今年65岁,当天下午在工作时突然晕倒,入院时最高体温达到41.5℃,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物理与药物降温等治疗。但两天后,老张依旧昏迷不醒,并出现了多脏器衰竭的情况。

经诊断,老张被确诊为热射病,被转进ICU,此时他已出现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情况。4天后,他的生命值才基本平稳,目前已清醒,并转入呼吸科继续治疗中。

刘才俊说,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如果周围人发生头晕、头痛、抽搐、意识模糊、极高体温、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等迹象时,应第一时间将病人转移至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领口,给病人降温,如凉水浸浴或擦拭身体躯干,同医院救治。

中暑高发

医院收治多名热射病患者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医院急诊科每年夏季都会收治多名热射病病人。今年7月以来,急诊科就收治了10多例热射病患者,高峰时,一天就收治了4名患者。

刘才俊介绍,有两类人群最容易在夏天发生热射病,因此要特别注意:

一类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比如夏季训练的运动员、工地上劳作的工人、消防员等;

高温下的劳动者马俊杰/摄

另一类是体弱或者患有慢性疾病人群以及老年人、儿童等,该人群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在密闭的高温空间内发病。

已有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出现死亡病例

近期持续高温,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据媒体报道,近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

■医院急诊科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已经休克。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31个小时抢救仍去世。另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目前仍在抢救。

■浙江大学医院近两日急诊收治了10多例中暑患者,包括一名严重的热射病患者。这名热射病男性患者56岁,10日在工地户外作业时出现头晕、呕吐等,送医时体温41℃,意识不清,经治疗正慢慢好转,但因肾功能受损仍住院治疗。

■医院7月10日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3名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0余岁、40余岁和60余岁,其中年轻的两位患者均是户外工作者,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

■医院7月12日收治一名37岁的装修工人,他在连续工作4小时后,头晕、频繁呕吐,被确诊为热射病。据了解,这是今年南京首例热射病患者。

“热死人”绝不是夸张!

中暑的医学定义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病情可轻可重,重度中暑可引发死亡,尤其是热射病,死亡率高。热射病是重度中暑的一类,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病死率高,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可高达50%。它有3个突出特征:

高热(体温超过40℃);

没有汗液排出;

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

如何判断是否中暑了?

中暑是有先兆的,若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四肢无力、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升高(38℃),就要小心,自己可能要(或已经有点)中暑了。

高温下的劳动者马俊杰/摄

一般情况下,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病人经过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遇到中暑不要过于慌张,掌握以下急救方法:

一移: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热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

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

2.迅速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

3.控制躁动和抽搐。

另外要提醒的是,以下几种中暑急救错误做法要!避!免!

1、自行服食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

2、过度擦拭酒精不仅会刺激皮肤,使用过量甚至可能导致酒精中毒。

3、敷冰块、冰袋过冷反而导致血管收缩而无法顺利散热。

4、浸泡在冷水里血管遇冷急速收缩后,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急症。

5、涂抹感觉清凉的外用成药(如万金油)油性物质更不利于散热。

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

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

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补充盐分和矿物质的同时,

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

不要饮用含乙醇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最后,要提醒的是

常在室内也要警惕中暑,

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

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小环境

也可能引起中暑。

福建高温天将持续至20日

据预报,

13日福建大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其中南平、三明两市、福州、

莆田两市的大部、宁德中东部、南部、

龙岩东部、漳州北部的部分县市

最高气温可达37℃~39℃,

局部可达40℃。

预计这种炎热高温天气可持续到20日。

预计本周内,

福州均处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控制的势力范围,

各地维持晴热高温酷暑的天气。

各地白天最高气温在35℃~39℃左右,

局地可超过40℃。

福州市区未来三天天气

7月13日多云26℃~39℃

7月14日多云26℃~39℃

7月15日多云27℃~39℃

综合:江苏疾控、福州气象、新闻晨报等

原标题:《体温高达41.5℃!福州有人被“热”进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