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宣传了那么多年,为什么每年还是经常有人吃 [复制链接]

1#

近日,云南曲靖一女子吃野生蘑菇后中毒产生幻觉,被送医治疗,竟躺在病床上唱起了《忐忑》,还说看到了小人国、小精灵等。

每年,各地都有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发生。除了曲靖女子,最近多地也频现野生菌中毒致幻事件,中毒者最小仅几个月。

尽管宣传一直提醒不擅自采食野生菌,但每年总有不少人不听劝告,采摘食用野生菌而中毒。屡劝不听,一方面是野生蘑菇味道鲜美,另一方面则是于野生蘑菇中的一部分可食种类和有毒种类在形态上非常相似,老百姓一般很难区分。而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就是“鲜艳有毒反之无毒”“银针试毒”“生虫无毒”等民间鉴别方法。

那么,这些方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鲜艳的蘑菇有毒,且越鲜艳毒性越大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我国可以吃的蘑菇种类有多种,有毒的种类有多种,可以吃的蘑菇里颜色鲜艳的物种非常多,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的很多种类,是无毒且可以食用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剧毒蘑菇种类最多的鹅膏菌属中,红黄鹅膏(下图)虽然颜色艳丽,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而许多剧毒蘑菇也和普通无毒蘑菇一样,拥有朴实的外表。比如,被称为“毁灭天使”的白毒伞(下图)就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但外表看来,白毒伞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还有微微的清香,和无毒蘑菇无异。

大部分剧毒蘑菇,如鹅膏属中的剧毒种类灰花纹鹅膏菌、致命鹅膏菌、裂皮鹅膏、淡红鹅膏,以及红菇属中的亚稀褶红菇,颜色是纯白色或灰色,是我国误食野生蘑菇导致死亡的主要种类。

鉴别蘑菇是否有毒需进行动物试验、化学分析、形态比较等多方面工作,单凭色彩鲜艳就判断蘑菇有毒是很不准确的。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等一起煮,颜色变黑则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

蘑菇毒素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剧毒蘑菇的毒素并不与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发生化学反应。经实验验证,我国的几种剧毒蘑菇不会使这些物质变黑。

年6月,湖南宁乡一家5口,吃了从同村村民处买的野生蘑菇后全部中毒,其中一个小孩死亡。该家主人在中午煮蘑菇时还很小心,担心有毒,放了大量大蒜,并用手机拍了照片。这天中午这家3个大人食用了蘑菇,没让2个小孩吃。据主人说,大蒜和蘑菇煮过之后没有变黑,才放心吃了。这家大人午饭过后直至下午都没事,晚饭又继续吃,同时小孩也一起吃了。结果晚上至次日凌晨,全家5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症状,接着全部出现肝损害,发生严重的中毒死亡事故。

从患者手机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是可以食用的蘑菇,但里面混杂有剧毒的灰花纹鹅膏菌。

误区三: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

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类是不一样的。一些相对于人类是剧毒的种类,但是对于昆虫或者小鼠是没有毒性的。例如,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用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白鼠不会死,是因为人体肠道可以吸收鹅膏菌的鹅膏毒肽,而小白鼠的肠道却不吸收鹅膏毒肽。

误区四: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例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很多剧毒蘑菇,例如鹅膏菌、毒沟褶菌、盔孢伞等很多种类其子实体受伤后并不变色。因此,不能凭借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五: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例如,生长于松树林或者阔叶混交林中的蘑菇大多属于共生菌,牛肝菌、红菇、乳菇、口蘑等大部分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很多有毒蘑菇也是共生菌,如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等也都是生长在松树林或者混交林中。

误区六:买回来的蘑菇就不会有毒?

蘑菇与毒蘑菇可以在同一环境中生存,两者共生现象有很多,这也是导致人们误食发病的原因之一。许多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欲而忽略了蘑菇的品质,原材料中时常混杂着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导致顾客误食产生不良反应。

引起毒蘑菇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误采、误食和烹调方法不当。预防毒蘑菇中毒,不要轻信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所以一旦发现误吃了毒蘑菇,就算症状轻微,也必须马上送院治疗,千万不能拖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