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时代机动车驾驶人管理研究的范式思考 [复制链接]

1#
黑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4659.html

导语:机动车驾驶人是现代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主体,驾驶人的安全驾驶能力是交通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针对驾驶人安全驾驶能力的管理是驾驶人管理研究的关键要义所在。本文从安全驾驶能力的定义构成、习惯养成、保障形成等角度进行解析,以期为新时代驾驶人管理提供思路。

机动车驾驶人是现代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主体。从交通安全角度而言,近90%的道路交通事故由驾驶人因素导致(含违法过错和非违法过错),是制约交通安全水平提高的关键。从交管行政服务角度而言,目前近5亿持证驾驶人,且仍以年均多万在递增,均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管理服务群体。从社会运行层面而言,驾驶人群体已占我国成年人口近半数,驾驶人行为是社会文明的直接体现和反映。由此可见,驾驶人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开展驾驶人管理,仍是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共同探索和协商的重要议题。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意即人是自然存在物、类存在物、社会存在物,覆盖了群体、个体和主体三个层次。驾驶人作为人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的角色之一,其外在也呈现为群体、个体和主体三类,驾驶人管理研究的层次也应聚焦于此。从更本质的角度讲,此三个层次的核心则是驾驶人本质能力,即驾驶人安全驾驶能力,驾驶人管理研究的关键要义在于对驾驶人安全驾驶能力的管理。对此,本文将从安全驾驶能力的定义构成、习惯养成、保障形成等角度进行解析。

安全驾驶能力的“道”与“术”

驾驶机动车是一项需要驾驶人身心密切配合且高度危险的活动,既需要驾驶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具备安全文明驾驶的意识,也需要熟悉所驾驶车辆的性能,明白自身驾驶所处的交通环境,更需要将安全知识与驾驶技能有效融合,及时应对多变的交通场景,确保车辆持续、稳定、规范运行。其中,安全文明知识意识即驾车之“道”,驾驶操作技能即驾车之“术”。

01

安全驾驶知识意识

庄子曰: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安全驾驶能力的养成,须抓住安全驾驶知识意识这个关键,进而科学指导驾驶技能训练,达到“知”“行”合一。关于驾驶人安全驾驶知识意识的相关内容,作者已在《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知识体系构建与意识塑造》一文中予以系统阐述,此处仅做概要介绍。作为道路交通运行的基本事件,驾驶机动车是一项兼具个体和社会双重属性的行为,既是驾驶人个体进行实际驾驶操作的具体行为,也是驾驶人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交通环境进行交互的行为,要求驾驶人必须掌握和遵循基本的通行规律,即背后的科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形成驾驶人必备的安全驾驶知识体系,涵盖三“理”。

一是交通物理,即道路交通系统中各要素的各自和交互运行过程中的物理规律,包括交通参与者、交通工具、道路、交通管理、环境等五个主要方面。交通参与者特性而言,驾驶人需了解自身作为驾驶者所需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特别是驾驶机动车过程中感知、判断、操作等过程所需的生理心理条件,保持良好的驾驶状态;同时,也有必要了解其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的一些典型特点,如不同年龄行人的步幅、速度等差异特性,从而防止可能存在的危险。交通工具特性而言,驾驶人需掌握车辆基本构造、主要安全装置、运行操作、装载和牵引等基本特点,也需结合车辆发展新技术、新形势,及时了解新能源车辆、辅助驾驶乃至智能驾驶相关使用特点,确保熟知知识、熟练操作。道路特性方面,驾驶人既要了解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农村公路等各类道路基本构成和运行特性,更要掌握在不同道路场景下安全驾驶要点和风险防范知识,实现在综合场景下的准确判断、安全驾驶。管理要素而言,其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交通警察指挥手势、交通管控设施等方面,驾驶人需掌握交通管理设施对于道路通行规则的展现和反映,促进规则意识养成。此外,安全驾驶还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掌握特定环境要素下的安全驾驶知识更为必要。

二是交通法理,即获得准予驾驶许可的权利及其对应的遵法守规义务,包括持证和通行两个方面的权利义务。驾驶是法律允许的一种危险行为,是有条件的行政许可,并非特权。因此,驾驶人获得驾驶许可必须满足法律规定的许可条件,由许可主体按照相应的许可程序完成许可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明确规定了申领和使用驾驶证的相关条件、程序,亦是驾驶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实际驾车过程中,能够得到驾车出行所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但其对应的义务则是需遵守基本的通行规则,遵守基本的上路权、通行权和先行权等路权原则。

三是交通伦理,即在交通系统中遵循基本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对待其他交通参与者、自然环境的态度。其一,要坚持生命至上的人文伦理,养成避让紧急车辆、礼让弱势群体、杜绝危险驾驶的基本意识,守护公共安全。其二,坚持公平正义的社会伦理,在占用道路公共资源的同时,养成税赋平衡、尊重他人的基本意识,维护公共利益。其三,坚持绿色低碳的生态伦理,在享受个体出行便利的同时,养成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的基本意识,爱护公共环境。

02

安全驾驶操作技能

驾驶操作技能,是安全驾驶能力的“术”,既反映了驾驶人生理心理等身体机能,更体现了驾驶人的安全驾驶知识意识。如果说安全驾驶知识意识是驾驶人对道路交通系统科学规律的掌握,那么安全驾驶操作技能则是交通系统科学规律在车辆驾驶操作中的实际运用,既需要驾车之“道”的指引,也有利于驾驶人掌握驾车之“道”的本质和特点。从实际驾车角度而言,驾驶人的操作技能主要体现在基本操作、规则遵守和风险防范三个方面,能够有效涵盖对车内环境、车外环境的感知、判断和操作要求。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操作能力。

一是车辆基本操控能力,即对车辆基本机械的识别与操作。其一,是对挡位踏板的基本操控,正确掌握离合、加速、制动等踏板的位置和操作方法,熟悉挡位的具体位置和操作要求,通过挡位和踏板的配合达到对车辆的启动、加速、减速、转向、停车、倒车等控制,进而实现上路后正确行进,并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保持安全的相对速度和距离。其二,是对灯光和喇叭等车辆信号的基本操控,熟练掌握远近光灯、雾灯、示廓灯、危险报警闪光灯等各类灯光及喇叭的使用操作杆位及其应用场景,确保正确使用,并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精准交互。其三,是主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头枕、逃生出口、ABS、儿童安全座椅等安全防护装置,以及三角警告牌、灭火器等辅助安全应急装备使用方法,提升驾乘人员安全防护能力。此外,对于大中型客货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客车等车型,还需掌握车辆装载、牵引、改装等正确操作要求。

二是遵守规则驾驶能力,即面对道路交通信号和在交通流中为完成驾驶任务做出的规范性动作。其一,是对交通信号的理解和遵守,熟悉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交警指挥手势等交通信号的含义,并能按照交通信号所代表的含义做出反应操作、平稳行进或停车。其二,是车道的正确使用,按照车道使用功能、指示方向通行,保持安全的速度和距离,执行平稳操作,保持车型、车道、车速、车流等要素一致性。其三,是在交通流中的驾驶任务,根据驾驶目的做出必要的启动、跟车、变道、超车、掉头、停车等基本动作,掌握变更车辆方向时的左右观察、信号示意、方向调整、速度控制等操作要点,并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顺序执行,确保他人可识别、自身可控制、运行能平稳。其四,是在交叉口的驾驶任务,根据交叉口类型、所设的交通信号或确定的交通规则,做出合理的转向灯示意、速度控制、车辆行进或停车、方向调整等动作,确保让优先通行的车辆和行人先行。

三是适应道路驾驶能力,即面对不同道路类型、线型、结构组成条件下所需的正确操作。其一,是在普通直线道路的驾驶操作,主要体现在车道的选择、使用、跟车、变道、超车等动作。其二,是在弯道匝道等路段的驾驶操作,主要体现在车辆横纵向控制、速度控制、跟车等动作。其三,是在桥梁隧道等特殊道路结构组成中的驾驶操作,主要体现在进入桥梁隧道前的速度调整、车辆稳定性控制、灯光喇叭操作等,在桥梁隧道中行驶过程中速度调整、灯光使用、跟车等操作,以及驶离桥梁隧道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灯光使用、灯光使用等操作,确保与周围交通环境、车流相适应。其四,是在泥泞湿滑、施工障碍等复杂条件下的驾驶操作,主要体现在对车辆稳定性控制、行驶方向调整、速度调整等方面。此外,日常驾车也可能使用路外非结构化道路的场景,驾驶人也需掌握车辆稳定控制、空间把握等能力,防止驾驶过程出现拖底、倾覆等风险。

四是应对环境驾驶能力,即面对不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所需的驾驶操作。一方面,针对昼夜光线差异及雨雾冰雪、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驾驶人需根据天气情况慎重选择出行,及时调整驾驶车辆速度距离,规范使用灯光喇叭等装置,应对复杂自然环境下的安全通行。另一方面,针对我国人文社会环境差异较大的特点,驾驶人应主动了解所在地域的人文特性,尊重和适应当地民俗习惯,正确驾驶车辆,减少因驾车导致的社会冲突。

五是应急处置驾驶能力,即应对车辆、道路、驾驶人等突发情况的驾驶操作及后处理能力。其一,针对驾驶车辆易发高发的交通事件,如车辆制动失灵、方向失控、轮胎漏气爆胎、车辆起火、落水、侧滑侧翻等情形,驾驶人应掌握基本的驾驶操作原则和操作顺序要求,最大限度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减少对生命财产的伤害。其二,针对日常道路交通事故,驾驶人应掌握事故现场处置方法,以及正确的事故处理流程要素,防止二次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其三,针对交通事件、事故中易发生的人员伤亡情况,驾驶人应学习掌握针对失血、骨折、烧伤、中毒等基本伤情的处置原则和急救方法,最大限度减少现场伤亡。

安全驾驶能力培养的三个维度

安全驾驶能力是驾驶人管理研究的关键,但其系统性的养成,即“道”与“术”的融合、“知”与“行”的合一,需要围绕驾驶人管理的全过程和驾驶应用的全场景进行设计。为此,针对驾驶人安全驾驶能力的培养,提出全分类群体、全生命周期、全应用场景的三维范式。

01

全分类群体

按照不同的维度,驾驶人群体可以划分诸多类型。本文从常见的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一是以准驾车型分。第一,小型汽车类驾驶人,驾驶车型主要为小型客货车,其中以小客车为主,主要服务于日常的工作、休闲等生活性需求,少数人员从事出租、配送等客货运。此类驾驶人所驾车辆由于车型小、结构相对简单,且逐渐增加诸多辅助化、智能化设备,使得车辆基本驾驶操作等驾驶任务相对简单;但与此同时,其使用场景较为单一,普遍为城市交通环境或道路条件较好的场景,使得其对复杂交通环境的应对能力较弱。因此,对此类驾驶人的安全驾驶能力培养重点在于其对道路通行规则等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应对常见交通环境、混合交通流特别是复杂交通环境的风险感知和驾驶操作能力,提升其遵法守规主动性和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第二,大型客货车类驾驶人,驾驶车型为大中型客车、重中型货车、重型牵引挂车等车型,主要服务于道路客货运输的生产性需求。此类驾驶人所驾车辆车体较大、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且装载诸多客货,出行场景多元,安全责任大。此种背景下,其安全驾驶能力的培养,不仅对驾驶人具备熟练的车辆操控能力,更对驾驶人遵守通行规则、应对复杂交通场景、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第三,摩托车类驾驶人,驾驶车辆主要为普通二三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等车型,也可分为生活性需求(以日常工作购物等出行为主,通常为小排量或小功率摩托车)和娱乐性需求(以旅游出行、比赛玩乐等为主,通常为大排量或大功率摩托车)。此类驾驶人驾驶的车型根据车辆排量大小操控难度有所区别,且由于“肉包铁”的特性也使得其成为交通运行中的“弱势群体”,其安全驾驶能力的培养,除掌握必备的道路通行规则外,需针对不同车型的驾驶操作进行专项训练,特别是车辆稳定性操控、道路交通风险防范、事故时的自我防护等知识和技能。

二是以性别分。受性别生理心理特性影响,男性驾驶人群体和女性驾驶人群体在驾车中呈现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也是在其安全驾驶能力培养过程中需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